-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日戏剧“殉情”题材并蒂花
殉情是一种无奈的悲剧行为,往往是青年男女刻骨铭心之爱得不到家长和社会认可,以决绝的方式表达矢志不渝情感的手段。爱情故事是戏剧舞台长演不衰的选题,而殉情这种悲剧方式也时有呈现。中国传统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祝英台殉情作为结局,带给观众强烈的心灵撞击。英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因为莎士比亚的巨大影响,成为最为世人熟知的殉情戏剧。误会出戏剧,因为某种意外,罗密欧没有收到朱丽叶说明真情的书信,却在得知朱丽叶死讯后买了毒药闯入坟墓,在朱丽叶“尸体”边绝然自尽,随后是苏醒后的朱丽叶义无反顾地殉情。
相比《罗密欧与朱丽叶》殉情的偶然性,中日两国的戏剧作品《娇红记》、《曾根琦情死》带有深沉的悲剧意味,是个体生命与封闭社会决然反抗的尖锐冲突;是自由爱情对封建包办的奋力抵抗。尽管两剧结尾都以悲剧收煞,但剧中人物对爱情的执着,对陈腐体制的反抗,在给人带来悲壮力量的同时,也冲击着旧有的观念,带有强烈的自由气息。因此,无论在中国明代还是十八世纪初的日本,都成为殉情戏剧的优秀代表,有着不小影响。
《曾根琦情死》作者是日本近代戏剧大家近松门左卫门,其出身武士世家,却钟情于戏剧创作,后来成为日本“元禄文学”三大家之一。近松门左卫门创造性地让日本净琉璃戏剧作品原先“如同祭文般枯燥无味,无花无实的状态,催生了生动的文本,使之虚实相兼,达到了完美之境。”(唐月梅《近松门左卫门的艺术世界》,载于《日本研究》2007年第二期)作品善于捕捉社会现实中男女爱情的悲剧情愫,以“时代剧”和“时态剧”称雄一时,《贫家女护岛》、《景清出家》、《天网岛情死》等都以贴近现实的悲怨情绪打动观众。《曾根琦情死》便是时态剧代表,元禄十六年(公元1703年)的四月七日,大阪内本町“平野屋”(酱油店)的二掌柜德兵卫与北部新地“天满屋”的暗娼阿初在曾根崎天神的森林中情死。一个多月后的五月八日,近松门左卫门即将这个真实事件搬上舞台,演出后轰动日本各地,直到1978年,这个故事还被搬上电影屏幕。
德兵卫的悲剧来源于俗世的无从沟通,甚至一个无赖就能代表社会对这份爱情的冷漠和欺压。在近松门左卫门的剧情设计中,导致殉情悲剧的导火索是两贯钱。“平野屋”的德兵卫,因为是店主的侄子,所以当上了二掌柜,他和妓女阿初相爱,却被长辈严命要与店主亲戚结婚,贪心的继母在德兵卫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下了两贯钱。如果拒绝婚事,德兵卫就必须还钱,而且将被赶出大阪。忠于爱情的德兵卫想尽办法要回了钱,却被无赖朋友、油店的九平次骗借而去。不仅如此,九平次的借款凭据还是他自己加印伪造的假凭证,识破了这一点的德兵卫在生玉神社遭到九平次及其同伙的毒打。目睹此景的阿初回到青楼,德兵卫又偷偷来到阿初处与她幽会。不久,带着同伙的九平次恰好来此,并破口大骂德兵卫。阿初制止住了躲在暗处恨得咬牙切齿的德兵卫。如被赶出大阪,德兵卫将无法再和阿初幽会,不仅如此,还会背上骗子的恶名而无脸见人。懦弱善良而无助的德兵卫、阿初最终决定两人一起离开人世,在渺茫的另外世界重聚。
近松门左卫门非常善于写情,把这段真实的殉情故事写得凄美泫然。德兵卫和阿初殉情前的一段以诗写就的篇章,被誉为日本文学史上最优美的篇章之一。“向世界告别,向夜晚告别,往死亡之路走去的我们该拟如何?恰似通往坟场小径上的霜雪。”他们是留恋尘世的,德兵卫还认真听着不远处的钟声:“啊,你计数钟声了吗?预告天将破晓的。七声钟响,已经敲了六响。剩下的那一响将会是我们此生听到的,最后一声回音。”(《曾根琦情死》剧本,下同)是啊,面对无从挣脱的社会桎梏,德兵卫的悲剧丝毫没有轰轰烈烈,更没有罗密欧、朱丽叶肆意汪洋的青春爱焰。他们只是拥有小市民一份小心翼翼的爱,还有不能更改的尊严;他们连一点世俗传统的力量都改变不了,甚至他们的直接死因还只因为无赖的欺压。但他们依旧不能忘记爱的力量,无助的小市民至少保持着对爱情的独立性,他们无能抵抗住外部的任何重量,却能够保留自己选择和放弃的权利,这也够了。
在德兵卫和阿初前行的路上,剧作者别具匠心地安排他们听到了四周传来的歌声,居然是很熟悉的民间殉情之歌,只是,今晚听来,味道如此苦涩,德兵卫叹息:“那么多的歌曲,今晚唱的居然是这一首,但不知歌者是何人。我们是聆听者。歌里的人一如我们,走同样的路,经过同样的试炼。”的确,当整个社会缺乏同情宽容的心态时,今天你听到了别人的挽歌,明天,也许同样孤苦无助的是我们自己。再听听《曾根琦情死》最后动人凄丽的歌声:“尘世恋恋难舍,今宵惜别情长。去情死,犹如无常原野路上霜,步步临近死亡,梦中之梦才凄凉。天将晓,钟声断肠,数罢六响剩一响,听罢第六响,今生便埋葬。寂灭为乐,钟声飘扬。”钟声飘荡,而回味无穷。
尽管《曾根琦情死》的结局辛酸而无奈,作者却以如此优美的词句,写出爱的深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