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入后胶片时代
胶片时代宣告结束?数字时代真正来临?
上世纪90年代,柯达、富士、乐凯胶卷三巨头的标志遍布全国,黄、绿、红三色分别成为各自品牌的标志。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与从业人员开始倾向于购买性价更高的数码产品。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市场对于传统胶片产品需求量的萎缩。2009年,全球最大的胶卷生产商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宣布关闭克莱姆胶片的生产线。这款曾经于1974年推出的明星产品,因为受到新款胶片以及数字技术引进所带来的冲击,不得不就此退出历史舞台。而日本的富士胶卷公司,也于2011年9月份宣布停止部分品牌胶片的生产。作为该行业唯一可与世界品牌同台竞争的国产品牌乐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停业重组后,于今年9月份宣布集团整体并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从此告别胶片生产市场。2011年暑期,美国20世纪福克斯影业宣布,自2012年1月1日起,将不再提供35厘米电影拷贝给香港及澳门地区的影院,并预计于2013年底实现彻底完成从胶片影厅到数字影厅转换。
事实上,胶片时代的结束以及电影数字化的发展已早有预计。我国于2001年就开始施行数字电影的试验性放映,2002年中国安装了第一套投入商用的数字电影放映设备。2009年6月,中国的数字银幕超过1000块,仅次于美国(5242块)居世界第二。2010年底,全国2K数字银幕已经达到4300块,接近中国银幕总数的一半。新增银幕(平均每天4块)中,90%以上都是数字银幕,同时还有一些老影院在逐渐将胶片银幕更换成数字银幕。数字银幕占中国银幕总数的比例将越来越大。10年间,中国电影完成了从胶片时代向数字时代的转型。
转型的背后驱动力,来自于从业者与消费者对于数字技术的青睐。对于影像制作者来说,数字化首先意味着可以将制作与发行成本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目前,国内青年导演和新生代导演都在普遍使用数字拍摄,仅有少数成名的大导演仍在使用胶片拍摄。尽管胶片摄影机在拍摄、在画质、色泽方面要比数字成像好,但成本却远远高于数字拍摄。而胶片一旦成像,如果需要修改,就意味着报废,有时一个镜头动辄就要拍上几十条,成本过高可能导致吸引不到投资,而数字母版则可以随意删除,十分节约成本。而在拷贝发行领域,数字化更成了制片方的不二选择。数字放映省去了胶片拷贝和运输产生的成本。以前制作一个胶片拷贝的成本是8000-10000元,加上运输成本,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数字拷贝的成本除了硬盘本身外几乎为零。
其次,数字电影可以避免出现胶片因光源照射导致的老化、退色问题,从而确保了影片永远光亮如新。此外,数字电影还可以凭借充分的像素稳定性确保画面没有任何抖动和闪烁,保证观众再也看不到像雨点一样的划痕磨损现象。这对于制作者来说,无疑在创作上会带来更多的自由和安全保证。
对于普通影像爱好者来说,影像数字化意味则着一个全新的个体表达时代的来临。DV的出现和普及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身份感和存在感的体验。
当然,胶片或许不会完全消失,就像音乐发烧友对于黑胶的执迷和留恋。但是作为一个时代的影像承载介质,由胶片统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2011年或许可以看做电影技术史上的分水岭,数字影像时代开始宣告它的真正来临。
那么数字视频影像时代究竟是什么样子?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数字视频影像身处的技术环境、产业环境、放映环境经历了怎样的新发展?出现了哪些新趋势?接下来,我们就对2011年中数字视频影像中所发生的主要变革做一个集中的盘点。
技术环境 制作门槛水涨船高短片生产去“草根化”
通观2011年中国数字视频影像所处的技术环境,可以发现其中的三大发展趋势。第一大趋势是,数字视频影像的入门门槛在逐渐提高。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普通从业者以及业余爱好者手中的影像设备不再局限于低端的DV层次,人们对于画面质量和影像表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器材本身达到一个影像记录的最低标准,而从前那种模糊晃动频繁的DV录像设备,已经逐渐地被弃用和淘汰。比如在婚庆拍摄时,越来越多的婚庆公司开始使用高清设备,而可以拍出近似电影效果的无敌兔也被更多的普通人所接受。此外,很多中外纪录片与独立制片影展,对于参展影片的拍摄格式与质量要求也水涨船高。以2011年CNEX年度主题短片的征集要求上看,无论是长片还是短片,最低的拍摄器材要求也必须是高清。而国外的纪录片影展以及纪录片展销会上,良好的画面质量是参展与参会影片所要具备的第一要素。如果想要在国际上卖出好价钱,国外的购片商主要看的还是有没有好看的画面。Discovery频道每年生产的大量风光类自然类纪录片,单集的成本都要在上千万,这其中高品质器材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器材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所捕捉到的画面质量的好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