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丽丽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翁丽丽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翁丽丽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 曾晓婷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 福州 350122)   【关键词】 黄褐斑;审证求因;内外并治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317-02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属于中医学“肝斑”、“蝴蝶斑”、“黧黑斑”等范畴,其特征为颜面部对称性的淡褐色、黄褐或深褐色斑片,大小不一,呈蝴蝶形对称分布于颜面、颧部及颊部,亦可累及前额、鼻周、口周,一般边缘清楚,无明显炎症表现及鳞屑,是临床上常见的损美性皮肤病,临床发病率为30%-60%[1]。导师翁丽丽教授是厦门市中医院美容科主任,从事中医美容临床专业数十年,应用中药治疗黄褐斑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其多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经验整理小结如下。   1.注重审证求因,对证用药   黄褐斑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但归纳起来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为主要病机[2]。早在隋代middot;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就有相关的论述:“面黑皯者,或脏腑有痰饮, 或皮肤受风邪, 皆令血气不调, 致生黑皯。”目前较为统一的认识是:多种原因造成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气血不足,或气滞血瘀,导致面部肌肤失养,皮肤失其润泽而发生黄褐斑。故临证时应注意辨明不同病因,给予对证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1.1 肝气郁结   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一旦情志失调,或怒,或悲,或惊恐等,均可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致使气机紊乱,郁结不畅。现代育龄期妇女在生活、工作双重压力之下,情绪波动较大。此型患者的皮损主要分布于眼周及口周,斑片呈浅褐至深褐色,大小不一,可呈地图状或蝴蝶状,伴见胸胁、小腹痞满,乳房胀痛,心烦易怒,纳差等表现。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月经前面部色素沉着及伴随症状多加重,月经后可减轻。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祛斑为法,方用逍遥散加减。本型患者治疗重在调肝解郁,因肝气郁结与情绪因素密切相关,故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嘱患者注意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愉快。   1.2 脾土亏虚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由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使脾失健运;或脾胃素弱,运化失健;或情志郁结,肝郁克土,致脾胃虚弱,运化不健,气血亏虚,不足以濡养面部肌肤,肌肤失养而致面生褐斑。或素体肾阳亏虚,火不暖土;或过食生冷,致脾阳虚衰,阴寒内盛,水湿失于运化,痰饮内停,脉道阻涩,气血不畅,不能荣于面,发为褐斑。此型患者除了可见面部黄褐色斑片以外,多伴有倦怠乏力,面色无华,纳差,大便溏泄,或可见全身困重,头部昏蒙,胸闷脘痞,或下肢浮肿,带下色白量多等,舌质多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濡缓。治疗以健脾益气为法,方用归脾汤合二陈汤加减以健脾益气化湿。若伴有晨起下肢浮肿,面浮萎黄等脾肾阳虚表现者,可酌加杜仲、仙茅、肉苁蓉等温补肾阳以助脾阳。   1.3肾精不足   肾藏精,肾精源于先天,养于后天,故女子二七,先天之精得后天水谷精微之养而天癸至,月事下,之后乃有经、孕、产、乳。人到中年,肾元亏乏或房事不节,肝血不足等,均可导致肾精亏虚。若肾阴不足,日久郁蒸血液,虚火煎灼,面部肌肤失于濡润而发面部色斑。若素体肾虚,或年迈肾亏,颜面肌肤失养而发面色黧黑。此型患者常见于产后及更年期妇女,属于肾阴不足者色斑常对称分布于颜面部。治疗以滋养肾阴为法,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属于肾阳不足者常见斑色暗褐或灰黯,可伴有头晕目眩,月经量少色淡等,舌淡胖,苔白,脉沉弱。治疗以温补肾阳为法,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而对于肾阴肾阳皆有不足的患者,导师常以阴阳双补为治疗大法,以自拟方补肾祛斑汤(牡丹皮、泽泻、熟地黄、山茱萸、丹参、何首乌、杜仲、菟丝子等)为主方。方中牡丹皮、泽泻、熟地黄、山茱萸、何首乌补益肝肾;杜仲、菟丝子温补肾阳;丹参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达补益元阳,滋养精血,化瘀消斑之效。   1.4 气滞血瘀   中医认为“久病成瘀”,多种病因引起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阻,气血不能上荣于面,可发为黄褐斑或使原有色素加深。无论是何种原因,最终都表现为“气滞血瘀”这一基本特点。所谓“有斑必有瘀,无瘀不成斑”,可见瘀血是黄褐斑的重要病理因素。正如《难经.二十四难》所云:“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色泽去,故面黑而黧,此血先死”。治疗以活血祛瘀为法,导师常用自拟方活血祛斑汤(桃仁、红花、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赤芍、丹参、柴胡、枳壳、白蒺藜、白鲜皮)治疗此型患者,另可根据瘀血形成的原因酌情加减,如肝郁者酌加疏肝解郁之品,脾虚者酌加健脾益气之品,肝肾阴虚者酌加滋养肝肾之品,肾阳不足者酌加温补肾阳之品,往往收效甚佳。   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上,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