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高素质——能源动力学科培养模式之我见研究.pdf

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高素质——能源动力学科培养模式之我见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 319 厚基础 宽口径 重实践 高素质 ——能源动力学科培养模式之我见 陆靓燕 鄂 青 (武汉工程大学,武汉430074) 摘要:通过分析能源动力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追溯本学科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剖析现行 专业培养模式的缺陷,提出了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的发展态势和对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 构、人文素质及创新素质的新要求.论证了本学科专业“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高素质”的发 展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学科;培养模式;素质 1行业现状与发展 能源动力工业是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型产业,同时也是涉及多个领域高新技术 的集成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逐步发 展,国有大中型企业机制的转换,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以及能源动力领域技术的发展,使得能源 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能源动力和环境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由此而衍生的国际问竞争愈演愈烈.而我国现 有能源利用效率很低,高耗能产品能源单耗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40%,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 平的2.3倍.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相应地,现代社会对 能源动力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常规化能源生产与环境技术紧密结合.在常 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动力生产过程中实现其环境友好化;其二,开发新的能源技术.常规资源 的有限性(据2001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我国常规资源的储备量为煤114.5年,石油20.1年,天然气 49.3年)迫使我们把目光投向新型能源的探索,比如氢能、核聚变能的利用,已成为能源学科中国际性 的研究热门;第三,能源的转化利用技术与化学学科的高度交叉融合;第四,信息与自动化技术在现代 能源动力生产中得到了巨大应用,为能源动力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提供了重大保障;第五, 新材料、新技术在传统的能源动力行业广泛应用,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降耗作出了很大贡献.由 此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和学科交叉渗透的加速,能源动力类专业的覆盖面、涉及面必 然越来越广,同时人类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复杂.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具备很强独立解决问 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能源动力专业人才.无可讳言,我国现行的能源动力学科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着与 社会发展需求相悖之处. 2 历史沿革 我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受当时前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专业分割很细,热能 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先后有过锅炉、汽轮机、电厂热能、风机、压缩机、制冷、低温、内燃机、工程热物理等 10余个小专业,形成了明显的以产品带教学的格局.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1993年压缩为4个二 作者简介:陆靓燕(1965~),女,副教授 320 厚基础 宽口径重实践 高素质——能源动力学科培养模式之我见 级专业.1998年教育部将上述专业合并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目前我国有103所高校设有能源动力 类专业,除四所高校设有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外,其余均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而且主要专业方向都 与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关.但化石燃料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必须致力于新型能源的研发.国内外有关氢能 燃料电池的研发已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但目前国内设有能源动力类专业的学校,却无一相关专业.专 业培养模式调整改革的急迫性由此可见一斑. 3 发展目标 只有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改革才能成功.能源与动力学科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应该致力于 “厚基础,宽口径”,因为本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之广,以热能动力工程专业为例,就涉及到热学学 科、力学学科、机械制造学科、自动控制及计算机学科、化学学科和环境学科等.能源动力学科的不同专 业方向又服务于不同的工程技术领域.节能技术发展的趋势是能源的综合利用,实现系统节能.如“以 热定电”的热电联产、热电冷三联产和热电气三联供.因此具备深厚能源动力专业基础,同时又掌握热、 冷、气等专业方向知识的宽口径的专业技术人才是社会必需的. 能源动力产业领域广泛,同时专业所从事的职业岗位涉及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运行管 理和营销多个层次,而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不断为本学科提出新的应用要求.这种学科需求的多层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