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52司法能力建设与司法体制改革问题研究(上)
案件分配方式改革的制度化进程探析
——兼论行政职能在司法管理中的正当运作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法院徐学坤杨 奇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代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改革中,案件分配制度的改革无疑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甚
至有人提出:“任何案件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如何将案件分配给法官。”①这种改革打破了原
有的将一个案件的不同程序分配给不同法官的传统模式,建立起将案件的全部过程交给一
个法官管理的新模式,从而强化法官对诉讼进程的控制,并由此带来整个司法管理体系的
重大改变。虽然这种新的分案模式本身对我们并无太多借鉴意义,但改革进程中所表现的
对分案制度的意义的认识能够带给我们重大的启示。
国内的学者似乎一直很少关注案件分配制度,但是案件分配制度的重要意义是司法实
践所无法忽视的,近年来许多法院开始自发地关注这一课题,并做出了具体的改革尝
试,②最高法院曹建明副院长在2002年亦指出:“案件分配制度是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之
一”,③我们的司法改革中已经不知不觉地出现了“案件分配方式改革”的有力话语。然
而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这项改革事实上尚未得到广泛的重视和推动,我们至今未能
建立起一个形成广泛共识的案件分配制度,改与未改的法院都在各行其是,改革的进程似
乎已经陷人僵局。作为对分案制度的作用有切身体会的基层法官,笔者认为,我们不仅有
必要而且有义务证明这项改革实践的价值,并且发现和解决改革进程中的问题,以推动这
一改革沿着制度化的轨道继续前进。考虑到由于所处司法环境的特点,行政职能在中国当
代司法管理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们需要正确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并确保其作为
①参见澳大利亚联邦法院法官马克·温伯格的一篇文章《选择性争议解决和判决(包括法院效
率和案件流程管理)——澳大利亚联邦法院中案件管理和选择性争议解决),载‘中国普法网。
⑦通过对各类媒体报道的搜索,笔者发现,至少在辽宁全省三级法院、在天津高院、汕头中
院、遵义中院、徐州中院及其他不下20个基层法院,都已经推出了不同的案件分配方式改革措施。
③参见人民法院报》2002年12月25日,《曹建明在第十八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强调:把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推向新阶段。
第二编司法体制与诉讼制度改革253
审判管理的附属和辅助来发挥积极的作用,①而案件分配一直是作为一项行政管理手段存
在,所以本文还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行政职能在案件分配制度中的作用,探析这种行政职
能在分案管理中正当运作的方式。
二、我国传统案件分配方式和域外分案制度的比较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较:在台湾,媒体报道一个案件进入司法程序时,往往出现
“某某案件法院已分案”的标题,②而大陆的报道总是“某某案件法院已立案受理”,从
来没人关注案件是否已经分配给哪个法官。这俸现了两岸社会对案件分配的不同关注程
度,台湾公众更愿意把法官接手案件视为诉讼真正开始的标志,因此对分案过程高度关
注;然而我们在集体主义传统的强力影响下,对司法的关注主要着眼于法院,较少关注法
官,所以人们只关注案件如何被法院受理,而很少关注案件如何分配给法官,我们不仅没
有任何可以规范案件分配过程的具体制度,而且这一问题在我们法学研究的视野里也只会
极罕见地出现。
(一)我国传统的案件分配方式及其弊端
在传统司法体制下,分配案件的任务被交给了庭长,并且这也逐渐成为庭长最重要的
一项管理职能。因为没有规范分案过程的程序规则,所以笔者不愿把传统的分案模式称为
制度,而只称作方式。
绝大多数法院一直以来采取的方式都是:立案庭只依案件的种类将其分到具体的审判
庭,然后由审判庭的庭长决定案件分配给哪个法官。虽然庭长在决定案件分配时通常会尊
重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比如按当事人的住所地、按案号的顺序,或者按案由进行分配,
但庭长经常不受干预地突破习惯的限制,甚至过去有一段时间内,为了“开拓案源”的
需要,谁找来的案件就分给谁办。因为没有一个规则可以约束庭长的分配权,所以分配的
过程实质上只是由绝对地掌握分配权的庭长根据主观意志最终给出一个结果而已。从这一
分析来看,这种权力运作方式完全可以称为是庭长负责制,也是典型的采用行政化手段进
行的司法管理。
这种分配方式最显著的弊端是,由于案件分配不是规则运作的结果,而是庭长有意识
控制的结果,无疑助长了关系案、人情案的发生。庭长在分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本科中开展研究型学习的超循环特征研究.pdf
- 汉语成句研究述评研究.pdf
- 扁铲侧胀试验方法在苏州地区的实践研究.pdf
- 心摹手追——锻铜浮雕创作与工艺的思考研究.pdf
- 扁管管片式散热器肋侧通道流动与传热特性数值分析准确性研讨.pdf
- 汉语的基本词和常用词研究.pdf
- 扁平钢箱梁涡振抑制措施研讨.pdf
- 汉语的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研究.pdf
- 心手妙合形神通肖研究.pdf
- 本氏木蓝的播种和扦插繁育技术研讨.pdf
- 2-红河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6.锡通项目2018年下半年工作会汇报材料(2018.7.9).docx
- 2018道路工程知识点汇总(新版).docx
- 附件3:月度生产例会安全汇报资料-站台门项目部.docx
- 附件2:广东建工集团2018年度科技成果汇总表.DOC
- 马武停车区、三汇停车区停车位管理系统,0#台账缺量.doc
- 攀成钢委办发〔2015〕19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与追究办法).doc
- 1-红河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第四工程分公司项目经济合同结算管理办法(修订).doc
- 厂站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