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的思辨——论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诗”研究.pdf

“生与死”的思辨——论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诗”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9卷 第 12期 钦 州 学 院 学 报 2014年 12月 Vol_29No.12 JOURNALOFQINZHOUUNIVERSITY Dec.,2014 ‘‘ . 与死 的思辨 论艾米莉 ·狄金森的 “死亡诗” 朱 依 理 (常熟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摘 要] 对于 “死亡”主题,狄金森既是一个狂热的追求者,同时又是一个冷静的思考者。她将千百年 来的“死亡”之谜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在世人面前。既不掩饰 自己对于 “死亡”的恐惧和疑虑,同时也展示出对于 “永生”和 “真与美”的祈盼和追求。诗人的“死亡诗”及其死亡意识,在不断地进行 “生与死”的思辨过程中,已 经超越了“死亡”本身,更多地表现出对生命真谛的诠释和探索。 [关键词] 艾米莉 ·狄金森;死亡诗;思辨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314(2014)12—0o20—04 达安适者也有之。其 中,艾米莉 ·狄金森 (Emily 一 、 引言 Dickinson)的 “死亡诗”更 以其独特的变幻莫测的 “生命中最确定的事情是,我们都会死亡;最 魅力,为美国乃至世界文学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 不确定的则是,死亡将于何时降临”。这句古老 笔,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和研究者的目光与关 的拉丁格言简述了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生命 注 。可以说,没有 “死亡诗 ”,狄金森就不会在 中 归宿:“死亡”。不论寿命是长是短,不论人生是 外诗人 中如此 “脱颖而出”。 辉煌还是暗淡 ,从呱呱坠地开始 ,“死亡”的阴影 艾米莉 ·狄金森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传奇 就伴随着每一个生命 的光亮。它来无定时,去不 女诗人。她和沃尔特 ·惠特曼 (WaltWhitman)一 留情,令亡者无奈,生者痛苦 。也正因如此,“死 起,上承浪漫主义余绪,下开现代主义先河,成为 亡”成了常人最不愿提及的字眼,就连圣人孑L子 美国诗歌发展史上并立的双子星座。狄金森虽出 都说:“未知生,焉知死”。在孔子看来,只有 “生 身名门,受过 良好教育,但 自25岁起便退隐闺中, 存”对于 “死亡”的价值,但其实,“死亡”对于 “生 潜心于诗歌创作,终身未嫁 。她在摒弃外界喧闹, 存”的价值同样不可忽视 。因为只有对 “死”进行 致力于灵魂深处的内省探求时,思考最多的便是 思考的人,才会严肃认真地反思 “生”、设计 “生” 生命 的意义和死亡的真谛。在她创作的近 1800 并真切地体验 “生”。 首诗歌中,三分之一以上的诗篇(约600首)涉及 与 “爱情”一样 ,“死亡”也是众多文人墨客不 到 “死亡”和 “永生(宗教)”。诗人用丰富迥异的 断吟咏、反复再现的主题。著名英美诗人,如莎士 想象、奇特新颖的意象和巧妙独特的构思,对伤感 比亚、弥尔顿、邓恩、济慈、华兹华斯、艾略特、惠特 凄美的 “死亡 ”进行了大胆精湛的挖掘与刻画。 曼、狄金森等,都 曾以 “死亡”为主题,抒发他们对 她如同一个画家,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 “死 “生死”问题的感悟和思考 。痛苦迷惘者有之,豁 亡”进行或写意或工笔的描绘 。 [收稿 日期]2014—10—21 [作者简介]朱依理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