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称原则在我国少年刑事审判中的体现与运用研究.pdf

“相称原则在我国少年刑事审判中的体现与运用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编法律适用问题研究1161 “相称原则在我国少年刑事 审判中的体现与运用① 江西省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方龙华 “相称原则”是《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即《北京规则》)的一项重 要原则。⑦在北京规则的诸多原则规定中,“相称原则”被视为当今世界由于政治、经济、 文化和立法条件千差万别的情况下,“能够确保有共同起点的实际可行的准则”,是北京 规则诸多原则规定中十分重要的原则,其内容涵盖了“少年司法目的”、“审判和处理” 的全过程。 我国是《北京规则》的缔约国,有义务执行这一规则,而且20年来我国少年司法实 践体现了这一规则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以对少年犯罪特有的“相称原则”为切 入点,探讨这一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及价值底蕴,并用这一原则检视我国刑事立法相关规 定与司法中的反应,以期解决这一原则在我国少年刑事审判中的实务运用问题,达到共同 提高少年司法能力之目的。 一、“相称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解读 (一)“相称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 一项原则的确立,并非在历史的断裂中产生的,它一定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相称原 则”的确立,是人类面对日益严重的少年犯罪,从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条件以及未来发 展的这个大视角下,不断探索、反思、总结的结果,它蕴含着人类对刑罚价值观的转变和 对少年犯罪特点的准确把握,亦是伴随着现代少年司法制度的产生、发展而确立的。 ①本文所称“少年”均指法定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又称少年人,我国刑事法律意义上的未成年 人是指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 为,即未成年人犯罪。参见程荣斌主编:中国刑事诉讼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第578页。少年人在我国刑事法律文件的正式称谓即“未成年人”。但为方便行文以及在引用文献时 对原文、公约和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尊重,本文在有的地方会出现未成年人、少年儿童、青少年等 用语的不一致,如少年司法、少年犯、少年法庭等约定俗成的称呼。为避免读者产生歧义,特此声 明。 ②“相称原则”有学者称之为。双向保护原则”.即保护社会利益与保护未成年犯罪人的双向保 护原则。赵丙贵、路军:“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双向保护原则及其贯彻”,载陈兴良、胡云腾主编:中 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4年度)第二卷实务问题研究(下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 版,第695页。。双向保护原则”与“相称原则”含义基本相同,但为尊重公约原意,本文采用“相 称原则”。 1162司法能力建设与司法体制改革问题研究(下) 国际上公认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青少年法和建立少年司法制度的国家,并且在国 际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正如西方法学家所言:“对于少年违法行为,一般社会和国家 的态度,进人本世纪已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导火线是美国1899年创立的第一个少年法 庭,继而1908年在英国……在法国与比利时等国均建起处理少年与成年分离的审判制 度。”① 1899年,美国伊利诺斯州《少年法庭法》问世及随之宣告成立的芝加哥少年法庭, 开创了世界少年司法制度的先河。而该制度首先在美国出现并非偶然。19世纪后半期, 随着工业化和都市化的推进,城市社会犯罪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少年儿童流落街头和违法 犯罪十分突出,社会秩序混乱,引起了当局的关注。另一方面,一些人道主义者开始了 “拯救儿童运动”,提出了对少年儿童在生活、职业、福利等方面给以救助、保护,减少 其犯罪,并改善审判制度——矫正制度。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美国东北部工业发达地 区开始了建立少年司法制度的酝酿。(2) 从世界范围看,19世纪末工业革命的奇迹使自由资本主义向成熟的垄断资本主义过 渡,社会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极大地破坏了传统的道德观念与法律调整机制,随之而来 是犯罪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而少年犯罪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面对这种严峻的社会现实, 人们逐渐认识到,以往的报应刑论对大量的犯罪特别是少年犯罪,显得无能为力、捉襟见 肘。因为按照报应刑论,刑罚的功能在于报应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恶害,而这一恶害恰恰是 行为人基于自由意志造成的,刑罚是施加于犯罪人并给其带来痛苦,以恢复法的秩序、实 现社会正义的手段,刑罚针对的是过去的犯罪行为,刑罚以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为基点,它 的轻重应与犯罪行为的客观危害和犯罪人主观罪责的大小相称。③然而,仅仅以报应刑论 来面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