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捣”的兴替过程及原因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L语【日言目文.)字亍j】 · 总第479期 · “舂” “捣”的兴替过程及原因 口谢智香 (云南财经大学 传媒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 摘要:在 “用工具的一端撞击东西”这一义位上 , “捣”与 “舂”存在着历时竞争替换关系。其竞争替换 可分为三个阶段:先秦到西汉是竞争的萌芽期,东汉到隋是 “捣”发展的关键期,唐到清末时期是 “捣”对 “舂”替换的完全实现期 、 “捣”对 “舂”的历时替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科技进步引起的结果。 关键词:舂;捣;常用词替换 [中图分类号]1tl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47 (2013)07—0153—03 现代汉 中, “捣”是 ·个常用词 ,在表示 “用工 2.东汉到隋时期 具的一端撞击东西”这一义似 I “舂”存在着历时竞争 “捣”表 “捣粟”义在东汉前期才出现用例 , 先秦时 的趋势。本文辛要从先秦到 汉 、东汉到隋、唐到清末这 期的常用词 “舂”相对而言,可以说是一个新词,使用频率 i个时期,对汉语史中 “捣”对 “舂”历时替换过程进行 自然要低于 “舂”,但到了东晋时期 , “捣”的使用频率逐 个 考察并探求其替换的 L六I 渐增加,并成为 “舂捣”义的主要用字。详见表1: 一 、 “舂”、 “捣”的兴替过程 由表1可知,在使用数量上,二者经历了 “捣”弱 “舂” 1. 皋到两汉时期 强到 “捣”强 “舂”弱的过程 , “捣”在数量上完成了 {『{弱 尔汉 以 的 训 ‘ 表 “册 1_I具的一端 撞击尔西”之义}要他j_{{“备” -:是用 “捣”。 汉书 论衡 搜神记 抱朴子内篇 齐 要术 舂 1 2 0 0 29 捣 l 0 2 15 69 · 总第479期 · 语【言文字】 (8)先捣白梅 、姜 、橘皮为末 ,贮出之。次捣栗、饭 但用例很少。如: 使熟 ;以渐下生蒜 ,蒜顿难熟 ,故宜以渐。生蒜难捣,故须 (24)下鱼片:离脊肋 ,仰一见 :,手按大头,以钝刀 先下。……白梅、姜 、橘.不先捣则不熟;不贮出,则为蒜 向尾割取 肉,至皮即止 。净洗 ,臼中熟舂之 ,勿令蒜气 。 所杀,无复香气,是以临熟乃下之。 (侪( 民要术 ·卷八》) (侪( 民要术 ·卷 ) (9)作胡麻羹法:用胡麻一斗,捣 ,煮令熟,研取汁 小结:东汉到隋的中古时期是 “捣”发展的关键时期 , 三升。 (齐《民要术 ·卷八》) 使用数量迅速增加,搭配对象电不断扩展、丰富,语法功能 第三,虽 “舂”与 “捣”在意义上趋同,但有细微的差 也El趋完善。这时期 “舂”的用法主要还是用于谷物去壳, 别。 “舂”是使 “东西”去皮、熟 ,而 “捣”是除使东西 后来意义虽有引申,但使用频率低,在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