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由民间走向专业化.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偶戏由民间走向专业化

考试作业 客家文化——木偶戏 木偶戏的发源 木偶戏起源于春秋时殉葬用的木制俑人,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那时,丧葬时,“舞俑为乐,执偶为戏”。 相传,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被匈奴冒顿单于困于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谋臣陈平访知单于好色,而其妻阏氏又甚妒忌,于是刻木为偶,身穿彩衣,形如美女,装有机关,安立城头,翩翩起舞。果然,阏氏一见妒心大发,恐城破后单于得此“美女”后而自身失宠,便劝夫引兵而退,遂解白登之围。这木偶立下退敌奇功,刘邦就珍藏宫中,“后乐家翻为戏具,即傀儡也”(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傀儡子》)。 明初,朱元璋倡导民间游戏,应天府(今南京)“闾市盛行焉”,大街小巷均见木偶戏。清末、民国时,更得到发展,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和杖头木偶三种,各有艺术特色,并用戏曲曲调配合演出。 木偶戏的历史  木偶戏的“演员”是双重的,真正当众演出的是“木偶”,木偶造型既是由人雕绘成的戏剧角色,又是为人操纵的戏具。   元、明、清以来,木偶戏由城入乡,多种风格、流派形成木偶的造型艺术,也因地域不同,出现多种多样的造型特色:泉州嘉礼戏,漳州布袋戏,广东杖头,潮州铁枝,合阳线戏,吴桥扁担戏,四川大木偶,花样翻新。或行当齐备(生、旦、净、丑俱全),或工艺精良,或精雕细琢,或旷达写意,风韵各异,出现了江加走、徐子清这样闻名于世的雕刻大师。民国以后,尤其近几十年,木偶戏由民间走向专业化,演出由露天走入剧场,木偶造型逐步现代化,雕绘工艺达到了相当高 度,就整体而言,当今中国木偶造型艺术的水平,是与时代同步的。 主要阶段   中国木偶造型艺术的轨迹,大体分三个阶段:   ⑴三雕七画阶段。由艺人先雕头形,再画脸谱,以区别人物,造型主要靠画脸。   ⑵雕绘结合阶段。造型、雕刻、绘画并重,讲求创造性和技法性,出现了专业偶头艺人和作坊。明清以前均属这两个阶段。   ⑶可塑性与随意性阶段。现、当代木偶造型艺术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产品,根据戏剧内容的需要和时代审美趋向,设计、制作木偶,使之更富夸张性,更具木偶艺术特点,不仅摆脱了单纯戏曲化的传统,而且以各自不同的艺术追求,构成了绚烂多姿的木偶造型世界。这是中国木偶造型艺术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 木偶戏的种类 杖头木偶: 遍布中国大地的南北东西。各地木偶高差很大,从8寸至人高不等。 杖头木偶由表演者操纵一 根命杆(与头相连)和两根手杆(与手相连)进行表演,有的为三根杆或“托偶”,依手杆位置有内、外操纵之分。头以木雕,内藏机关,使嘴、眼可动;命杆为木、竹制,各派长、短不同,手杆与手、肘相接。“内操纵”者多演传统戏曲剧目,宽袍大袖,便于表演戏曲程式,动作灵活,栩栩如生。“外操纵”多弯把式命杆,负担减轻,表现力增加;纸制偶头转向灵巧,便于控制,机关多样,动作丰富;因手杆在外,身体塑形自由,整体感增强,突破了传统造型的局限,更合人物与时代需要;手的材料不断更新(木-塑料-树脂),手杆逐渐由钢丝替代,“打脚”也出现了“横飞燕”、“大跳”等舞蹈动作。这对剧目的开拓、表演的发展、观众的发掘,意义重大。时至今日,杖头木偶声势依然。 提线木偶: 古称“悬丝傀儡”,由偶头、笼腹、四肢、提线和勾牌组成,高约两尺。偶头以樟、椴或柳木雕成,内设机关,五官表情丰富;竹制胸腹,手有文、武之分,舞枪弄棒,笔走龙蛇,把盏挥扇,妙趣横生;脚分赤、靴、旦3种, 勾牌与关节间有长约3尺的提线。近年来,木偶舞台演出区域扩展, 泉州木偶剧团提线表演占据整个舞台空间,提线可达6尺,难度大,但表现力大增。提线一般为16 条,据木偶动作需要取舍,合阳线戏基本提线5条,做特技时可增加到30余条, 演来细腻传神,技巧高超。自古及今,倍受称赞。 铁枝木偶: 流传于粤东、闽西,据说源自皮影戏,潮汕人称“纸影戏”。偶高1到1.5尺,彩塑泥头,桐木躯干,纸手木足;操纵杆俗称“铁枝”,一主二侧,铁丝竹柄。表演者或坐或立,于偶后操纵,形象规整,结构独特。近年来,又加高了偶身,调整扦位,使其出现了新的转机。 布袋木偶: 又称“掌中木偶”,以福建漳州、泉州最盛。偶 高尺余,由头、中肢和服装组成。它以樟木雕头,机关控制表情和肌肉运动;手分拳、掌,食指入头颈,中指、拇指操纵双手,动作敏捷,准确丰富,构成布袋木偶的主体;有时表演者以一小竹签插入偶袖捻动,丰富了手臂动作,而且他们可以凭借精湛技艺,做出开扇、换衣、舞剑、搏杀、跃窗等高难动作,令人叫绝。布袋木偶剧目丰富,传统、现代、神话、童话,题材众多,新型工艺结构,不胜枚举。 ??? 除此之外,民间偶有“水傀儡”、“药发傀儡”显现,但流布、影响甚微。“肉傀儡”虽流布较广,但已纯属民间表演艺术了。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