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成矿学6.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造成矿学6

构造成矿学 通讯地址 四川,成都 61005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E-mail zhongkh1964@163.com 第六章 板内成矿作用 板内构造环境相对稳定,构造-岩浆活动微弱,主要形成: 大面积分布的沉积矿床 因孤立幔柱-岩浆柱活动但未到裂谷阶段而发育的内生矿床(已在裂谷成矿作用中介绍) 一、大洋板内成矿作用 深海锰结核 deep-sea?manganese? nodules 别名:多金属结核、锰矿球、锰矿团、锰瘤 形状:球状、椭圆状、马铃薯状、葡萄状、扁平状、炉渣状、壳状、板状等,浑圆居多 颜色:土黑、褐或棕褐,棕黑色居多 一、大洋板内成矿作用 大小: nμm~n×10cm,一般为1~20cm 比重:2~3 成分:76种金属,Mn、Fe,Cu、Co、Ni等均可达工业品位,最具开发价值 分布地域:极地以外洋底,2000~6000m,4000~6000m最佳 一、大洋板内成矿作用 分布部位:洋脊两翼平坦地区,厚度随与洋脊轴部距离增加而增加,60~100+kg/m2 数量:总量30000+亿吨。北太平洋,约17000亿吨 太平洋~ :Mn 4000亿吨,Ni l64亿吨,Cu 88亿吨,Co 58亿吨 潜在金属资源,重要性仅次海底石油 一、大洋板内成矿作用 陆地金属总储量中: Mn仅20亿吨 ,1/200 Ni 0.5亿吨, 1/328 Cu 2亿吨, 1/44 Co 0.04~0.05亿吨, 1/1450~1760 一、大洋板内成矿作用 ~每年增加1000多万吨 锰,可供全世界用三年 钴,用四年 镍,用一年 一、大洋板内成矿作用 发现与研究 1873/2/18,英,“挑战者”号,加那利群岛西南,费罗岛海域,发现 1882,英,约?雷默爵士、雷纳教授,分析并名,“锰结核” 1959,美,约翰?梅罗,分析成分、估算储量 1961,前苏联,”勇士”号,夏威夷西南部,水下3800m,2000kg锰结核 一、大洋板内成矿作用 三种成因说:生物成因、火山成因、自生化学沉积 影响结核分布的主要因素: 沉积速率:岩屑注入量小、沉积速率极低的红粘土和硅质软泥区结核富集度高 潜在成核物质:~是围绕一个中心核心形成的,动物的骨骼、火山风化产物,冰川漂砾等都是潜在的成核物质 一、大洋板内成矿作用 底流速度:较大,降低有效沉积率,有利于结核形成;极高,妨碍锰壳生长 底栖生物活动:使结核保持在沉积表面,并使其分布发生局部变化 一、大洋板内成矿作用 氧化还原条件:停滞水中或有机质高繁殖率地区,一般无结核;结核优先形成于强充氧地区 深度:~主要分布于2000~6000m的大洋盆地 一、大洋板内成矿作用 年龄:~随火山岛链年龄增加而增加 古代的~保存较少:大约80~90%的结核在俯冲带中消亡,逆冲于俯冲杂岩带的那部分也易受侵蚀(科瓦列夫,1980) 二、大陆板内成矿作用 煤、石油、铝土矿、磷酸盐、铁、锰等沉积矿藏丰富 大多形成于陆表海或与其有关的环境 二、大陆板内成矿作用 板内长期稳定的构造环境,使剥蚀、搬运、沉积得以持续稳定地进行 大陆板块漂移,使其可能到达有利成矿的古气候环境 板内盆地发育 二、大陆板内成矿作用 红土及红土型铝土矿,热带及亚热带,30°N~30°S E的铝土矿,35°N~50°N E1及K的铝土矿,50°N ~60°N(西伯利亚) * * Tectonic metallogeny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