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肝脓肿51例CT误诊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肝脓肿51例CT误诊分析
崔洪1武强2 刘艳3
(1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人民医院 830063)
(2石河子市人民医院 832200)
(3新医大5附院CT室 830000)
【摘要】目的 探讨肝脓肿的病因、临床诊断、各种检查方法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肝脓肿误诊的临床、影像资料。结果 结合CT操作、CT诊断方法,可对肝脓肿作出准确诊断。结论 可以给临床诊断肝脓肿提供正确诊断依据。
【关键词】骨质疏松 诊断 病因、影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202-01
肝脓肿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CT检查是诊断肝脓肿最敏感和最准确的方法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B超、CT、MI等多种检查方法依据各自特点,相互结合,均能对各种病变做出正确诊断,本文对51例肝脓肿CT误诊病例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1例中男39例,女12例;年龄17~64岁,平均4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畏寒、右上腹疼痛、肝大及肝区叩痛。51例中经皮肝穿刺抽出脓液26例,手术证实11例,其余14例为临床表现及影象学检查支持肝脓肿诊断,且经抗感染、抗阿米巴治疗后,复查B超和(或)CT,病灶明显好转或消失,临床症状也明显改善者。
1.2 扫描方法 CT扫描机型为西门子多层螺旋型及GY多层螺旋型,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2-5-10 mm,扫描范围自肝右叶顶部至肝下缘。51例均行CT平扫,49例加作增强扫描。分辩CT片上病变的数目、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内部结构、增强后变化及其他合并征象。
1.3 扫描结果 51例中27例为孤立单发脓肿,24例为多发脓肿,多发者2~10个不等。脓肿位于肝右叶26例,肝左叶12例,同时侵犯两叶者13例。病变最大直径为2 cm~11 cm,平均5.6 cm。51例中8例误诊为原发性肝癌,余分别误诊为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
2 影像表现
2.1 B超:肝实质内出现回声甚至无回声的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晰或模糊不清,边缘常不规整,欠规则,周远可由环形地回声带,后防回声增强,常伴有肝局部肿大/膨隆,右侧胸腔少量积液等征象。
2.2 CT平扫:??性期低密度灶边界模糊,增强扫描间低密度灶邹伟略有强化但模糊,无环状增强,慢性期则低密度灶边界清楚,增强扫描间环状强化的脓肿壁,也有强化环周围可见低密度影,呈“双靶”征,是脓肿周围水肿代的征象,
2.3 MI:在MI影像上T1加权像呈类圆形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静脉注射GD-DTPA增强后,脓肿壁快速强化呈花环状,脓腔不强化。
3 讨论
3.1 对肝脓肿的CT表现认识不足导致误诊 肝脓肿的CT表现大致可归纳为三类:①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区伴环状强化,脓肿壁外围可有低密度环形“双靶征”,反映了脓肿形成期,外围低密度环为脓肿周围充血水肿带,此型为肝脓肿之典型表现,很少误诊[1]。②多房或蜂窝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时病灶内房隔及细小脓肿壁均可有强化,可呈“簇状征”或“花瓣征”,反映了细菌性肝脓肿形成初期[4、5],或多个脓肿融合,或化脓性炎症破坏后的增生反应[2、3]。③边界不清、密度不均的低密度肿块,可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延时扫描时部分病灶呈等密度,反映了化脓性炎症期,或脓肿不完全液化残存肝组织的炎性反应。后两类CT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为其他疾病。
3.2 CT检查技术掌握不当 肝脓肿CT检查应常规进行平扫加增强扫描[1],疑难病例增强后应延时扫描。CT增强扫描不能发现更多病变,但可进一步显示病变内部特征,有利于同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肝血管瘤CT扫描的“两快一长”同样适用于肝脓肿,即快速注入足够剂量的造影剂,快速启动扫描,延时扫描3分钟~5分钟。一般要求快速注入造影剂80 ml~100 ml,本组部分病例造影剂用量为50 ml,增强效果较差,病变部结构特征表现不明显,影响诊断。
3.3 临床资料不全 对疑诊肝脓肿的病人,不能仅凭申请单的描述,应亲自仔细询问病史、检查病人,有的病人就诊时因症状不明显误为曾患“感冒”而忽略畏寒、发热病史。此外,肝脓肿者较少合并肝硬化,AFP多为阴性,而原发性肝癌病人AFP多阳性,约90%合并肝硬化,这些均有助于肝脓肿的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 李国珍.《临床CT诊断学》.
[2] 李小丘,徐家兴,王洪军,等.CT在肝脓肿诊断与鉴别诊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