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油田塞431沉积微相.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塞油田塞431沉积微相

第一章 地质背景 盆地构造 研究区所在的鄂尔多斯盆地是西伯利亚—蒙古大陆板块和华北—塔里木大陆陆缘区在海西晚期对接拼和,后经印支运动分化出来,属重力负荷补偿作用形成的大型坳陷盆地(据王鸿桢等,1985年)。北部为伊蒙隆起,南部为渭北隆起,二者呈东西向展布。作为主体的中部,从西向东依次为西缘逆冲带、天环坳陷带、伊陕斜坡带和晋西挠褶带,各单元均呈南北向带状延展。研究区位于伊陕斜坡带中南部,即安塞—延安一带(图1—1),总面积约1800km2。 图1—1 研究区位置与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区划图 (据付金华等) 该盆地基底由太古界,中下元古界变质岩、结晶岩组成,经历了中晚元古代大陆裂谷、早古生代浅海台地、晚古生代近海平原、中生代内陆湖盆和新生代周边断陷等五个主要演化阶段。 印支运动使盆地出现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印支晚期,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三叠纪地层遭受到剥蚀,盆地演化进入大型内陆差异沉降及沉积阶段。喜马垃雅期,盆地进一步受到西部阿拉善地块的强烈挤压,以及太平洋板块向西对挤的联合作用,经过上渐新世短暂的再次沉降之后进一步隆起,周缘形成了多个地堑断陷盆地,标志着鄂尔多斯盆地的最后消亡。 研究区目的层为三叠系延长组长213层段, 长213沉积期研究区为三角洲平原环境,沉积物主要为粉细砂岩与泥岩互层。 二、地层 研究区所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层序如下表(表1—1)。三叠系延长组长213油层组具有较稳定的区域标志层K9。以电阻率曲线异峰突起为特征,易于识别。在安塞地区虽无取心资料,但可以依据有关井的的电性曲线特征进行对比以找出该标志层,只是自西向东电阻率逐渐降低,这可能与胶结物成份及含量的变化有关。 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岩性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共分为10个油层组。本研究目的层段为塞431井区的长2油层组中的长213亚油层组。根据所观测到的岩心资料及研究区各井的自然电位曲线(SP)、自然伽玛曲线(GR)、视电阻率曲线(Rt)及声波时差(AC)等测井曲线及沉积旋回,对所研究的地层进行了划分,并进一步将长2油层组细分为3个亚油层即长211、长212、长213。其中为我们研究的目的层段。 三、研究区勘探概况 陕北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最富集的石油勘探区带,截止2001年底,累积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0294×104t,控制储量21475×104t,预测储量45663×104t。该地区石油勘探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1983年~1988年,发现了安塞油田,1988年底在安塞地区探明含油面积206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561×108t;(2)1994年~1998年,共探明含油面积206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561×108t;(3)1998年至今,安塞地区开始了第二次石油勘探,在深入开展沉积相、储层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充分认识到该区勘探潜力和油气富集成藏规律的基础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共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1383×108t。 表1—1 研究区地层表 地 层 地层厚度(米) 岩性特征 标准层 系 组 段 油层组 三 叠 系 延长组T3y 第五段T3y5 长1 0-240 暗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细砂岩不等厚互层,夹碳质泥岩及煤线。 K9 第四段T3y4 长2 长21 40-45 灰绿色块状细砂岩夹灰色泥岩、暗黑色碳质泥岩。   长22 40-45 灰绿色块状细砂岩夹灰色泥岩、暗黑色碳质泥岩。 K8 长23 45-50 灰绿色块状细砂岩夹灰色泥岩、暗黑色碳质泥岩。 K7 长3 100-110 灰色、灰褐色细砂岩夹暗色、灰色泥岩。 K6 第三段T3y3 长4+5 长4+51 30-50 暗色泥岩、碳质泥岩、夹煤线及薄层粉-细砂岩。 K5 长4+52 30-50 浅灰色粉-细砂岩夹暗色泥岩   长6 长61 35-45 K4 长62 45-45 K3 长63 35-40 灰黑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细砂岩互层,夹薄层火山碎屑沉积物。 K2 长7 80-100 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油页岩夹薄层粉砂岩。 K1 第二段T3y2 长8 70-85 暗色泥岩、碳质泥岩、夹灰色薄层粉-细砂岩。 K0 长9 90-120 暗色泥岩、页岩夹灰色粉-细砂岩   第一段T3y1 长10 280 灰色厚层块状中细砂岩,粗砂岩,麻斑结构。   纸房组   灰紫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紫红色中-细砂岩互层。   至2003年7月,研究区已有探井115口、生产井300余口,历年遗留探井坐标22个,2003年度将部署探井4口。钻穿延长组的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