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电图联合头颅磁共振弥散像诊断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8例临床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脑电图联合头颅磁共振弥散像诊断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8例临床分析
马晓红(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内科ICU 453000)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1-0110-03
【摘要】 目的 提高对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研究8例确诊的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及头颅磁共振弥散像特点。结果 8例患者除不同程度的皮层功能及运动功能障碍外,脑电图弥漫性慢波增多、周期性三相波及磁共振弥散像皮层“彩带样”密度增高影为其特征性改变。其中磁共振弥散像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 脑电图联合头颅磁共振弥散像检查提高了对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的检出率。
【关键词】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脑电图 磁共振弥散像 诊断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又称亚急性海绵状脑病???是一种可传播的、快速进展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侵犯大脑皮质及底节区灰质核团。此病潜伏期长、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2007年以来我们利用患者临床表现、脑电图及磁共振影像技术,提高了对此病的检出率,现报导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2007年—2011年在我院就诊,经随访或在上级医院最终得以确诊的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48-72岁不等。农民及市民各4例,1例可追问出年轻时进食死牛肉史。
1.2 临床表现及起病形式:8例患者中6例均为亚急性起病;2例患者为慢性起病,双下肢无力、易跌倒、言语不清、反应迟钝、言语减少等不特异性症状,但因近期病情明显加重就诊。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智能下降、语言功能障碍、意识水平下降等皮层功能障碍;3例伴肢体不自主抖动、6例伴肌力减退,5例伴锥体外系症状(肌张力降低或增高,肢体不自主运动),1例伴癫痫发作,1例就诊时昏迷呈去皮质强直状。
1.3 脑电图(EEG):8例患者均进行了EEG检查,3例患者进行EEG随访观察。2例患者就诊时为发病早期仅表现为慢波增多,轻度异常脑电图;2例患者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异常,少量散在双相尖波;4例患者在出现特征性周期性三相波同步发放;1例患者入院时因病情重呈去皮质强直状,脑电图呈低平慢波节律, 8例患者均除外肝、肾疾患。
1.4 影像学:所有患者均应用美国GE公司 Signa Excite HD 3.0T磁共振进行头颅磁共振常规T1加权像、T2加权像、弥散像(DWI)序列检查,1例患者进行了2次磁共振随访,1例患者进行了3次磁共振随访, 3例患者均行增强扫描。5例患者常规CT检查。头颅CT及磁共振T1、T2像示脑萎缩,8例DWI像大脑皮层脑回异常高信号,5例伴有壳核及尾状核头高信号。
1.5 其他实验室检查:3例患者进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脑脊液细胞数正常,蛋白、生化均正常。
2.诊断:依据1998年WTO建议的CJD诊断标准[1]
I.进行性痴呆。
II.必须具备下列四项中的至少两项:1.肌阵挛 2.视觉、小脑功能紊乱(共济失调)3.锥体束/锥体束功能障碍 4.无动性缄默。
III. 必须具备下列两项。A. 典型的脑电图改变.(全导联出现“三项周期性复合体”,其频率约为每秒一次。复合体的持续时间和混杂的不典型波形的比例不固定。)B. 脑脊液14-3-3蛋白实验阳性。病程(发病致死亡)小于2年。
IV.支持诊断:MRI检查于T2加权像发现基底节高信号支持诊断。
可能的CJD: I+II中的两项,病程小于2年
很可能的CJD: I+II中的两项+IIIA/IIIB
确诊的CJD: 神经病理学证实。
3.结局
7例随访均已死亡,1例患者近1-2年有痴呆、脑功能下降病史,就诊时即为无动性缄默癫痫发作,自动出院,半月后死亡,6例患者就诊至死亡时间为6个月至27个月,1例患者仍存活,发病已14个月,仍在随访中。
4、讨论
CJD是一组可传播的人畜共患的神经系统疾病,因患者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呈海绵状而得名。致病因子为Prion蛋白,此蛋白不被理化因子及常规医学消毒措施所破坏,具传递性并受遗传基因控制。分为散发性、遗传性、医源性和新变异性四种,散发性最为常见占85%[1][2],其临床、脑电及磁共振表现较为典型。
患病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脑卒中患者的中医护理.doc
- 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oc
- 脑卒中患者的呼吸监护及护理体会.doc
- 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对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oc
- 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doc
- 脑卒中患者的出院指导.doc
-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doc
-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 赵新华 刘秀芳 王美馨 李静 曹秀丽.doc
-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及健康宣教.doc
-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doc
- 脑电治疗干预失眠症临床观察.doc
- 脑电生物反馈并用艾司西酞普兰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doc
-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135例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及护理干预.doc
- 脑电图监测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doc
- 脑电地形图在TIA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其价值.doc
- 脑疝复位天幕切开与常规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的临床效果比较.doc
- 脑电治疗联合黛力新治疗失眠伴焦虑症120例.doc
-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在多动症患儿非药物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doc
- 脑电图在脑缺血性疾病和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价值.doc
- 脑病生理治疗仪治疗脑震荡后遗症172例疗效观察.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