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学行思录[教学].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笃学行思录[教学]

《笃学行思录——一个历史教师团队的教学随笔》 目 录 为学贵自辟,莫依门户侧(代序)————————————— 聂幼犁 上篇 畅想:关于历史学、历史课程与历史教育的思考 第一章 溯源:一个费解且多解的命题——历史是什么? 一、一场无休止的辩论 二、兰克的“无奈”和古朗士的“尴尬” 三、“历史”及其流变 四、古老博大和新陈代谢的故事 五、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姑娘吗 六、史贵求真在于难 七、转俗成真与回真向俗 八、音实难知,知实难逢 ——————————————————————————————————— 第二章 探流:一个显见而难答的话题——历史给我们什么? 一、总书记的耶鲁演讲何以纵论历史 二、丹青难写是精神洞察诚 一、所谓“主流意识”论者 二、“值得注意的问题”何在 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博发 四、道可道,非常道 五、纵横于情、理、趣的史海中 六、在“探险”中体察教学之“魂” 七、驰骋思辨、疏通知远的理路 八、有效的情境·悬念·诱导和互动 下篇 行思:历史教育的实践与叙事 第五章 “感人心莫在乎情”——情理滋养 一、“书美以扬善,记恶以垂戒” 二、“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三、于细节铺垫中埋下玄机 四、余音绕耳际、课终韵犹在 五、我们到底缺什么? 第六章 “更研哲理牖新知”——资源整合 一、资源:在与历史的对话中闪现 二、切口:众里寻她千百度 三、聚焦:踯躅于三个向度 四、升华:资源的适切整合 第七章 “冲波逆折探回川”——激疑释惑 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二、引路入境,相机诱导 三、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四、周而不比,和而不同 五、約而不疏,博而不杂 第八章 “轻拢慢捻抹复挑”——语言艺术 一、“睹物象以致思” 二、“伫思”于历史 三、“寄至味于淡泊” 四、倾听历史回声 五、语序、语调、语速 第九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探究学习 一、突破“文本”的臼窠 二、超越“常规”的樊篱 三、冲破“传统”的圭臬 四、走出“探究”的误区 第十章 “起看星斗正阑干”——能力迁移 一、“指挥棒”在“悄悄地变脸” 二、寻找发展性与选拔性评价的结合点 三、创意能力迁移的新情境 四、一个激活思维的案例 第十一章 “直挂风帆济沧海”——技术契合 第十二章 “观千剑而后识器”——教学科研 一、在“行”与“思”之间交融 二、叙事与历史教师的科研 三、做一名有思想的历史老师 后记——————————————————————————李惠军 为学贵自辟,莫依门户侧(代序言) 我的一位朋友复旦历史系冯玮教授曾在与惠军接触了一段时间后,有这样的话:凭李惠军对史学动态的了解,加上他的见解和口才,如果到大学教书,同样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首都师大赵亚夫教授今年在听了惠军关于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演讲后,感叹地说:听了李惠军的报告,让我看到了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的希望! 我想,绝大多数中学教师得到这样的评价都会很得意或谦虚一番,但惠军却可能不在其中,因为他是一个很自信而又自有一套的人。 大概20年前,我在杂志上看到过惠军的文章。至今,还依稀记得他是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思考诸如“注意”、情感渗透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后来,听说他被评为特级教师,其时35岁。真正和他面对面是在10年前,他刚调入上海工作不久。按当时规定,从外地调入的特级教师必须经过上海市教委职改办的重新认定。我和复旦附中校长曹天任、上海中学特级教师孔繁刚受命负责他的答辩。记得有一个问题是“如何理解并实施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可以这样说,在当时所有答辩教师中,惠军的答辩最令人耳目一新,认为:历史本身就是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不断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历史就是学习作人类如何创新。创新精神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本意之一。不久,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要向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推荐一堂好课,时任主任委员的林德芳先生推荐了李惠军,说:市教研室到浦东调研,惠军的课得到了包括孙源清主任在内的所有听课者的一致好评。于是,他这节课的录像又送到了全国年会,果然不同凡响。以后,由于工作关系我与他有过许多接触与合作,包括共同研究上海市二期课改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编撰有关历史教育的论著或论文等。 大江东流,潮起潮落。这些年来,惠军做过许多事情,也曾被派到山东曲阜和青岛任过一校之长,但他始终是历史教师。他对中学历史教育的执着是令人感动的。记得那一年,他在潇洒和无奈之间卸下“官”位后,我曾经担忧他的心绪,但他说:人生苦短,或许我最大的成功和价值就在于我是一名在历史教学一线耕耘了几十年的秉烛探索者吧。后来,他又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有人把历史教育当成谋生的职业;有人把历史教育当成追求的事业;我真实地说,历史教育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因为有了历史教育,我的生活才变得圆满而不至于缺失,我的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