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烧烫伤油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docVIP

自制烧烫伤油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制烧烫伤油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自制烧烫伤油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1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制备自制烧烫伤油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传统制备方法油炸法制备;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该制剂工艺简便易行,疗效稳定,对水火烫伤Ⅰ度、 Ⅱ度治疗有效率96.15%。结论:采用传统工艺制备搽剂,质量可控,疗效确切,满足医院临床用药需要。 关键词:自制烧烫伤油;制备;临床应用 自制烧烫伤油是按照烧烫伤的病理机制,通过辩证组方熬制而成,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它对Ⅰ度、 Ⅱ度水火烫伤疗效可靠,现将其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1 制药设备及材料 不锈钢耐热容器;加热燃气灶具;自制烧烫伤油处方药材(购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 处方与制备 2.1 处方:侧柏叶40g 黄连 20g 黄芩 20g 地榆 20g 紫草 30g 白芷 20g 当归 20g 玄参20g 樟脑6g 麻油 1200g。 2.2 制备:以上 8 味均放入麻油中浸泡至24小时,然后加热至沸,文火煎炸,不断搅拌,炸至白芷呈黄褐色,玄参变焦枯时,停止加热,过滤去渣,滤液静置 12h 以上,取上清液,即得。 3 质量控制 3.1成品性状:本品为紫红色至红棕色油状液体;具麻油香气。 3.2 鉴别:紫草,取本品的乙醇提取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在 516plusmn;2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1]。 3.3 微生物检查:参照《中国药典》2005 版(一部)附录 C 的检查方法[1],其结果本品的细菌和霉菌总数应小于 10 个middot;g -1。 3.4 含量测定:以 95%乙醇为溶剂提取本制剂中的紫草素,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其左旋紫草素的含量,其质量分数不可小于 0.080%[2]。 4 临床应用 4.1 临床资料:选择2015 年 6 月~2016 年3月高新孙天奎诊所水火烫伤病例26例,年龄 28~63 岁。病例选择依据[3]:有明确的沸水、 火焰等损伤史可查。按三度四级分类法,记录烧伤深度及百分比。①Ⅰ度(红斑):轻度红、 肿、热、 痛,感觉过敏,不起水泡,表皮干燥。②Ⅱ度(水泡):a 浅Ⅱ度:剧痛,感觉过敏,温度增高,有水疱,基底潮湿,呈均匀红色,水疱明显。b 深Ⅱ度:痛觉迟钝,水疱或有或无,揭去表皮,基底干燥苍白,有小出血点,水肿明显。③Ⅲ度(焦痂):感觉消失,无弹力,坚硬如皮革样,蜡白,焦黄或炭化,干燥后可见皮下筋脉阻塞如树枝状。 4.2 治疗方法:外用,用棉球蘸药油涂擦患处,干后即涂。水泡用一次性注射器刺破放出水分,注意要保留皮痂,让其自然脱落,否则易感染。对Ⅲ度烫伤应配合抗感染药物治疗。 4.3 疗效评定标准:水火烫伤的疗效评定标准[3]:①治愈(25例):全身症状消失,创面愈合。②好转(1例):全身症状消失,创面未完全愈合。③未愈(0 例):全身症状未见改善,创面感染不能控制。 4.4 结果:Ⅰ度、Ⅱ度水火烫伤治疗的有效率为 96.15%。 5 讨 论 烧烫伤是因热毒侵袭皮肤、肌肉,致使皮肤、肌肉受到损伤,腐烂皮肉,严重者可出现火毒内攻而兼见不同脏腑症状,属中医外科“烧烫伤”范畴[4]。中医学认为总属热毒内侵,故治疗上应重视三法:1、解毒:以解除外在热毒之病因;2、外透:以向外透散其热,防其内侵,“其在皮者,汗而发之”;3、活血:以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肌肉皮肤生长,创面血运好是创面愈合快的重要因素[5],从而可明显减少愈后瘢痕的出现。方中侧柏叶、 黄连、 黄芩[5]大苦大寒,清泄燥湿,泻火解毒,为治湿热火毒之要药,共取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之功为君药;地榆苦寒泄降,味涩收敛,既善凉血解毒、 收敛止血,治血热妄行,又能泻火解毒、敛疮收湿,治烧烫伤及疮疡疼痛;紫草[6]甘寒清解,善凉血活血,清热解毒。共取凉血消肿、收湿敛疮、消肿止痛之功为臣药;白芷辛温燥散,芳香走窜,能燥湿止痛、消肿排脓;当归[7]甘温补润,辛温行散,善活血止痛;玄参苦寒清泄,既善清解营血分之热,又善滋阴清热而生津;共取活血化瘀止痛,养阴清热之功共为佐使药。樟脑治烫火伤,如《品汇精要》:“樟脑合香油研敷,如疮湿,干掺上止痛,火毒不入内也。”辅料麻油既为赋形剂,也具有药理作用,其性凉,具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的功效。综观全方,按君臣佐使组方的配伍原则,包含泻火解毒、 消肿止痛、收湿敛疮于一炉,用于小面积Ⅰ度、 Ⅱ度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