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组成设计
赤通高速路面工程,主线起讫桩号:K16+550-K26+000,连接线起讫桩号:LK0+000-LK11+450,施工总里程为20.9公里。
1、原材料检验及选定情况
1)水泥:产地是英金河水泥厂P.o32.5慢凝普通硅酸盐水泥,经检验安定性,初凝时间,终凝时间,抗折抗压强度等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国家新标准要求。
项 目 实 测 结 果 初凝时间 4h 05min 终凝时间 6h 50min 抗折强度 3天 3.48 28天 7.12 抗压强度 3天 15.8 28天 33.6 安定性 合 格 2)粉煤灰:元宝山电厂粉煤灰.
3)掺配用碎石20-30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 碎石0-5mm,产地吉奎碎石厂,含泥量小于1%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对四种集料进行筛分试验,经计算确定掺配比例为:
碎石20-30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碎石0-5mm=16:31:11:42,混合料级配满足设计要求。计算结果见附表。
2、确定水泥及粉煤灰的掺配剂量
路面基层设计要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根据试验室配合比,水泥剂量按3.5%、粉煤灰按10%配制混合料,即水泥:粉煤灰:碎石20-30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碎石0-5mm=3.5:10:14.4:27.9:9.9:37.8。
3、标准击实确定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
通过上述混合料掺配比例进行重型击实试验,确定其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
在预定做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将已筛分的试样用四分法逐次分取,至最后取出约33kg试料。再用四分法将已取出的试料分成6份,每份约5.5kg。应加水量可按下式
计算:Qw=[Qn/(1+0.01Wn)+Qc/(1+0.01Wc)]×0.01w- Qn/(1+0.01Wn)×0.01Wn- Qc/(1+0.01Wc) ×(1+0.01Wc)
Qw——混合料中应加的水量(g)
Qn——混合料中素土(或集料)的质量(g),其含水量为Wn,(即风干含水量)(%);
Qc——混合料中水泥的质量(g) ,其原始含水量为Wc(水泥的Wc通常很小,也可忽略不计)
W——要求达到的混合料的含水量(%)
按下式计算每次击实后稳定土的湿密度:
ρw=(Q1-Q2)/V
ρw——稳定土的湿密度(g/cm3)
Q1——试筒与湿度样的合质量(g)
Q2——试筒的质量(g)
V——试筒的容积(cm3)
按下式计算每次击实后稳定土的干密度:
ρd=ρw/(1+0.01w)
ρd——试样的干密度
w——试样的含水量(%)
分别选用水泥剂量为3.0% 3.5% 4.0%的配合比做击实试验,最后确定3.5%的水泥剂量最大干密度为2.38g/cm3,最佳含水量为7.0%,后附击实试验记录。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标准击实数据表
序号 水泥剂量(%) 最佳含水量(%) 最大干密度(g/cm3) 1 3.0 7.0 2.38 2 3.5 7.0 2.38 3 4.0 7.0 2.39 4、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通过击实试验得出数据配料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1)应加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Qw=[Qn/(1+0.01Wn)+Qc/(1+0.01Wc)]×0.01w- Qn/(1+0.01Wn)×0.01Wn- Qc/(1+0.01Wc) ×(1+0.01Wc)
Qw—混合料中应加的水量(g)
Qn—混合料中集料的质量(g),其含水量为Wn,(即风干含水量)(%);
Qc—混合料中水泥或粉煤灰的质量(g) ,其原始含水量为Wc(水泥的Wc通常很小,也可忽略不计)
W—要求达到的混合料的含水量(%)
2)按预定的干密度制件
m1=ρd V(1+w)
m1—试模的体积
W—稳定土混合料的含水量(%)
ρd—稳定土试件的干密度(g/cm3)
3)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Rc用下列相应的公式计算:
Rc=P/A=0.000057P(MPa)
式中:
P—试件破坏时的最大压力(N)
A—试件的截面积(A=πD2/4—试件的直径,单位mm)
后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记录。
4)根据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中所得数据时行数据分析。
根据下面公式进行数据分析:
R≥Rd/(1-Za*Cv)
R—平均抗压强度
Rd—设计抗压强度 (基层:3.0 MPa)
Cv—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Za—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a)而变的系数,高速公路应取保证率95%,即Za=1.645
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数据表
序号 水泥剂量(%) 强试(Mpa) 1 3.0 3.18 2 3.5 4.06 3 4.0 5.05 3.0%水泥剂量R=3.1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