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__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1__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一)培养基 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置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称 培养基 一般的培养基均需要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等(具体见教材15页“1000mL牛肉蛋白胨培养基的营养构成”)。 培养基的基本成分 液体培养基(一般用锥形瓶盛装) 固体培养基(一般用试管或培养皿盛装),在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再添加琼脂。 培养基的种类 (二)无菌技术 无菌操作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技术。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技术就是防止杂菌污染的操作技术。 消毒 无菌技术的种类 灭菌 使用较为温和的方法(酒精、紫外线)来杀死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 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消毒; 将培养皿、接种用具进行灭菌; 接种的过程要在酒精灯附近进行。 使用较为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芽孢的壁很厚,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的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例如,有的细菌的芽孢,煮沸3小时以后才死亡。芽孢又小又轻,可以随风飘散。当环境适宜(如温度、水分适宜)的时候,芽孢又可以萌发,形成一个细菌. 菌落 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 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1.灼烧灭菌:接种用具和接种过程中的试管口或瓶口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中进行灼烧灭菌(如教材16页图2-2所示)。 ※灭菌的方法 2.干热灭菌:将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能耐高温并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放到干热灭菌箱内,在160~170OC中加热1~2h即可。 3.高压蒸汽灭菌:将需灭菌的物品放到盛有水的高压灭菌锅内(见教材16页图2-4)煮沸,待冷空气排尽后,密闭继续加热至锅内压力到100kPa,温度到121OC后,维持15~30min即可。 二、实 验 操 作 (一)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配方(计算) 物质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琼脂 水 重量 5g 10g 5g 20g 定溶至1000mL 2.称量 按比例称取各种物质,注意事项:牛肉膏要放在称量纸上称量,牛肉膏、蛋白胨都易吸潮,称取时动作要迅速,称后及时盖上瓶盖。 3.溶化:先将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起放入烧杯,加少量水,加热至牛肉膏溶化并与称量纸分离后,用玻璃棒取出称量纸。加入蛋白胨和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再加入琼脂,搅拌,待溶解后,加自来水定溶至100mL。 4.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到锥形瓶中(瓶口加棉塞,包上牛皮纸),连同培养皿(3~5套,用几层报纸包好)一起放到高压锅内灭菌。 5.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到50OC左右时倒平板(如教材17图示)。 倒平板操作的讨论 1.培养基灭菌后要冷却到50OC时倒平板。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 用手触摸锥形瓶,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即可开始倒平板。 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二)纯化大肠杆菌 微生物接种方法常见的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1.平板划线法 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操作如教材18页图示)。 在数次划线后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菌落。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 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划线结束后仍然要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平板划线法的讨论 2.在灼烧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