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郑筱萸的介绍
末 路 疯 狂 制药0901 罗宁 李翠艳 郑筱萸(1944年12月—2007年7月10日),福建省福州市人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2007年5月29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郑筱萸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郑筱萸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玩忽职守罪判处其有期徒刑7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6月22日作出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7月10日上午被执行死刑。 一位熟悉郑筱萸的老同志回忆起这位老朋友欷歔不已,他用“四个一”概括了郑筱萸的一生—— 一个苦孩子, 一个好学生, 一个好厂长, 一个可悲的下场! 一:他的一生 1944年12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63年9月在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动物及人体生理专业学习 1968年12月任杭州第一制药厂技术员 1979年3月起先后任杭州民生制药厂安全环保科副科长、技术科科长、计划科科长兼企业整顿办公室主任、副厂长、厂长兼党委书记。 1991年2月起先后任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主席、党组书记。 1994年4月任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1995年5月任中国药科大学董事会名誉主席 1998年3月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2003年5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2005年6月被免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职务。 二:在职期间颁发的政策(1994—2005) 地标升国标 GMP和GSP认证 ●药监局规定,从2002年12月1日起,大部分上市药品将统一使用国药准字的文号,药品的地方标准将不复存在。 ●虽然治理了医药市场的乱,但是相应的监督措施却没有到位,为药品审批等药监工作提供了暗箱操作的温床。 地标升国标 正常药品审批中,药品审评资料送到药品审评中心,再经过6个月时间审评,100%合格后才能到注册处,然后再经过20个工作日的行政审评,才到局长郑筱萸处拿生产批号,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0个月时间,一般1年时间能拿到生产批号就已经不错了。但是郑筱萸在位时,从来不走正常程序,1周之后就可以拿到生产批号,因为他是通过内部组织专家进行内审,只要有钱,企业就能用最短的时间拿到药品生产批号 。 权借“地标”升“国标”之际,郑筱萸狂卖2600多件批文。 讽刺的是,郑筱萸曾在2006年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对所有的政策推出之后要不断完善,不断回头,这样才能推进,一旦方案定了下来,就要坚持下去,不要因为出现问题就要反悔,前面的错误与失败为后面打下了基础。”在整个医药行业遭受反腐大震荡;他的话显得格外苍白无力。 GMP认证和GSP认证 1988年中国颁布了第一个药品GMP,那时还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到了1995年开始在药品生产企业自愿认证 1999年,郑筱萸执掌药监大权后,开始采用强制手段,大力推进药监体制“省以下一体化垂直监管”开始了强力推进GMP认证。中国从开始颁布到全面强制实施GMP认证,用了大约14年时间。 前3年仅有1000家药企通过认证 2003年一年就有5000家药企过了关. 2004年郑筱萸所规定的大限到来之前,竟然有6000家药企跨过了认证的门槛。 一家影响较大的杂志认为“每家获得GMP认证的药厂,包括硬件改造与运作费用在内,为此平均支付约1000万元”。 好处:GMP认证提高了制药企业准入标准,使那些作坊式、手工式以及不符合标准的药企淘汰出局。 不足:这项制度虽好,但脱离了当时的实际,实际情况是,那时的中国药企生产水平普遍比较落后,而GMP对企业生产的硬件标准极高,不仅药企难以逾越,审批的国家局相关部门仅有十几个人,根本办不过来。 改进:2003年国家药监局不得不将认证工作下放到地方药监部门完成,开始实行“省局审批,国家备案的两级联审”制度。 郑筱萸在职期间,三大现象 ※现象一:全国每年上报给国有药监部门等待审批的药品成千上万,但没有关系,没有金钱从中润滑,大都石沉大海,扔在柜子里无人理睬,堂而皇之的理由多的是。 ※现象二:研制一种药需要耗费几年十几年,只要给药监部门的人送去金钱,就会轻易拿到这些资料。 ※现象三:假药遇到严重后果,媒体被摆平,受害者被监控,专家被威胁甚至被买通,几乎所有拦截机制都失效了,几乎所有救援机制都没能为受害者提供应有的救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