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营养与施肥1PPT
II、植物叶部对养分的吸收 一、叶部吸收养分的途径 二、叶部吸收养分的机理 三、叶部营养的特点 四、叶部营养的应用条件(影响因素) 一、叶部吸收养分的途径 气孔 保卫细胞 角质膜 上表皮细胞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维管束 下表皮细胞 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一)表皮细胞途径 养分 养分 腊质层 分子间隙 角质膜 角质层 分子间隙 (通透性差) 角化层 借助果胶 表 皮 细 胞 的 外 壁 通过原生质膜 细胞内 原生质体 外 质 连 丝 1. 气态养分(如CO2、SO2)进入的必经之路 2. 一些离子态养分也可通过扩散进入,然后被比邻气孔的叶肉细胞吸收 (二)气孔途径 二、叶部吸收养分的机理 1. 被动吸收 2. 主动吸收 叶部营养具有较高的吸收转化速率,能及时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用于及时防治某些缺素症或补救因不良气候条件或根部受损而造成的营养不良 2. 叶部营养直接促进植物体内的代谢作用,如直接影响一些酶的活性--用于调节某些生理过程,如一些植物开花时喷施硼肥,可以防止“花而不实” 3. 叶部喷施可以防止养分在土壤中固定 对于微量元素,是常用的一种施用手段 对于大量元素,只能作为根际营养的补充 三、叶部营养的特点 叶片结构 (作物种类) 2、养分种类: 四、叶部营养的应用条件(影响因素) (1) 叶片类型 双子叶:叶面积大,角质膜薄,易吸收 (2) 叶的年龄:幼叶比老叶吸收能力强 (3) 叶的正反面:叶背面比叶表面吸收效果好 钾肥 KClKNO3KH2PO4 氮肥 尿素NO3-N NH4+-N KNO3进入体内时间 1h KCl进入体内时间 30min MgSO4进入体内时间 20min MgCl进入体内时间 15min 铵态氮进入体内时间 2h 硝态氮进入体内时间 15min 3. 湿润时间(0.5~1小时) 加入“润湿剂”:0.1~0.2%洗涤剂或中性皂 喷施时间:清晨、傍晚或阴天 4. 溶液反应(pH) 酸性:有利于阴离子吸收,H2PO4-、SO42-、BO33-、NO3- 中性~微碱性:有利于阳离子吸收, K+、Ca2+、Mg2+、Zn2+ 5. 溶液浓度:0.1~2% 第三节 影响作物吸收养分的环境条件 一、介质中的养分浓度 要求土壤溶液中的养分浓度维持在适宜植物生长的水平,过低:吸收困难; 过高:造成盐害 二、光照 1)光合作用 光合磷酸化 ATP 吸收 2)蒸腾作用 三、温度 1)呼吸作用 氧化磷酸化 ATP 吸收 2)根系活力:6-38℃,养分吸收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 1.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 2.影响土壤养分的浓度、有效性和迁移 3.影响土壤通气性、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 温度等,从而影响养分形态、转化及有效性。 四、土壤水分 适宜的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的60~80% 五、土壤通气性(与土壤水分协调) 1、根系的呼吸作用; 2、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 3、通过控制Eh影响养分的形态与有效性 良好 有氧呼吸 ATP 吸收 六、土壤的酸碱性(介质反应) 1. 影响根细胞表面的电荷状况 酸性反应时,根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为主,能多吸收外界溶液中的阴离子 碱性反应时,根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为主,能多吸收外界溶液中的阳离子 偏酸性:吸收阴离子阳离子 偏碱性:吸收阳离子阴离子 2. 影响养分形态和有效性 营养元素 土壤中有效含量 较多时的pH范围 氮 5.5~8.0 钾、钙、镁 6.0 磷 5.5~7.0 硫 5.5 铁、锰、锌 铜、钴 6.0 钼 6.0 硼 5.0~7.0 pH5.5~7.0时, 各种养分的有效性均较高 土壤反应和植物有效养分含量的关系 3.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活性,从而影响有机养分的转化及氮、硫的氧化还原过程 适宜pH范围: 七、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 影响养分的形态和有效性 如Eh低,养分呈还原态,除NH4 + 、 Fe2+ 、 Mn 2 +外,许多养分的还原态对植物吸收是无效,甚至是有害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