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炮制的历史沿革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菊花炮制的历史沿革研究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菊花炮制的历史沿革研究 侯立静1 刘小民2 李英霞1 ( 1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山东济南 2 5 0 0 1 4 ; 2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山东济南 2 5 0 0 1 4 ) 【摘要】通过对古代及现代医药文献进行查阅、整理、分析,总结了菊花历代炮制演变轨迹及现代全国各地炮制概况。自宋朝开始,经历宋、明、清等各个时期,文献记载的菊花净制、切制、炒制、酒制等几大类20多种炮制方法,其中以酒制法应用广泛;目前全国各地文献主要记载了炒炭法。 【关键词】菊花 炮制 历史沿革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323-02 菊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菊(C h r y s a n t h e m u m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是我国的常用中药,在我国栽培历史已有两千多年。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等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等症[1]。菊花炮制方法历代以净制、酒制为主,另有炒制、蒸制、酝制、制炭、药制等记载。《中国药典》1963年版收载了菊花炭,本文对菊花炮制的历史沿革、历代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作一综述。 1 菊花古代炮制概况 1.1 净制与切制 菊花的净制首见于宋代《圣济总录》,要求“择去梗”,“摘去萼”[2]。《普济本事方》中亦提到“去萼梗”[3]。《卫济宝书》中记载“去梗叶”[4],《济生方》中亦有记载“去枝梗”[5]。明代《普济方》中要求“去根枝净”[2],《医学纲目》载到“去土”[2],《仁术便览》记载“去萼”[6],《先醒斋广笔记》中首有“去蒂”的提法[7]。清《得配本草》中亦有“去心蒂”的说法[8]。菊花的切制多为粉碎为末。宋代《脚气治法总要》收载“甘菊花,头子研为末”[9]。宋《小儿药症直诀》亦要求“研为末”[2],明《审视瑶函》记载“晒干为末”[2],清《本草述钩元》又提出“阴干捣末”、“晒干为末”[10]。 《中国药典》1963年版炮炙项下提到“菊花 拣去杂质,除去残留的梗叶即得”[11],后历版药典未见净制方面的描述。现代文献中对净制的要求多为去除杂质及残留的梗叶,筛去灰屑[12-16]。现代文献鲜有菊花切制的记载。 1.2 加工与炮制  宋代以前关于菊花炮制记载的文献很少,宋代开始逐渐多起来。宋《圣济总录》记载“菊花焙”[17]。宋《太平圣惠方》一书中提出了菊花“蒸湿捣如膏”的炮制方法[2]。宋《类编朱氏集验医方》载道“炒”[18],到明代亦有沿用,明《普济方》中记载“微炒”[2]。 宋《履巉岩本草》提出了酝制的炮制方法,载“取九月九日菊花暴干,取家糯米一斗,蒸熟,用五两菊花末拌如常酝法,多用细面曲,为候酒熟即压之去滓”[2]。宋《疮疡经验全书》首先出现菊花酒制的炮制方法,载到“酒拌晒”[2];明《普济方》沿用此法,载有“炊一服时,不住酒洒,泡干,取末”[2]。明代又出现了酒洗、酒浸的炮制方法,明《仁术便览》载道“有酒洗者”[2],此方法清代《医宗说约》中亦有沿用,载“酒洗晒干用”[19]。明《增补万历回春》记载“酒浸,晒干用”[20]。清代 《本草述钩元》中记载 “ 阴干捣末,空腹取一方寸匕,和无灰酒服之”[16]。清《得配本草》中 又主张“酒拌蒸,日干用”[7]。明《本草通玄》提出了浆制的方法,“忌火,去蒂,浆过晒干,乘燥入磨”[21]。明《本草乘雅半偈》又载道“修治唯阴干”[22];清代有沿用此法,《本草述钩元》中记载“皆阴干用”[16]。清《本草述钩元》中还载有童便制的方法,“童便浸一宿晒干为末”[16]。清代又出现了制炭的炮制方法,清代祁坤编著的《外科大成》中首次提出“烧灰存性”的炮制方法[2],《洞天奥旨》沿用此法,载“烧灰”[23]。清《本草害利》载到“或炒黑,或煨炭”[24]。 清《得配本草》中又出现了药汁制的炮制方法,“去心蒂,地骨皮煎汁拌蒸,日干用”[8]。综观历代中药炮制资料, 菊花的炮制方法有焙制、蒸制、炒制、酝制、酒制。宋代医家即以酒作为液体辅料来炮制菊花。 酒制是菊花炮制记载最多的一种方法,在宋代首次出现“酒拌”的方法后,明清时代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补充,先后出现了“酒洗”、“酒浸”、“酒蒸”等方法。明代还沿用了前人炒制的方法,并出现了浆制的新型炮制方法。清代除沿用了酒制的方法外,还出现了制炭、童便制、药汁制等新方法。 2 菊花炮制现代研究概况 菊花入药炮制经过历代传承,现行的炮制方法主要有制炭。《中国药典》1963版收载了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和川菊,【鉴别】项下只为一般的性状鉴别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