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咬伤致过敏性休克的护理体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蜈蚣咬伤致过敏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蜈蚣咬伤致过敏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443003 摘要: 蜈蚣属于多足纲,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被蜈蚣伤后,局部红肿、疼痛,或有红丝出现;严重的可有全身症状,如头痛、头错、呕吐、发热以及肢体麻木等。目的 探讨蜈蚣咬伤至过敏性休克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一例蜈蚣咬伤至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应用抗过敏、抗休克的治疗。结果 患者给予抗过敏、抗休克治疗后好转出院。 结论 蜈蚣咬伤的患者早期及时有效的处理伤口,及时就医,可防止或减轻其毒性反应。 关键词:蜈蚣:过敏性休克:抗过敏:抗休克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被蜈蚣伤后,局部红肿、疼痛,或有红丝出现;严重的可有全身症状,如头痛、头错、呕吐、发热以及肢体麻木等。2012年7月,我科收治1例蜈蚣咬伤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4岁,农民,30分钟前因在家桔园里清理杂草被一约20厘米长的蜈蚣咬伤右手虎口处,,伤处红肿痒痛明显,未做特殊处理,10分钟后感觉头晕,右侧肢体麻木,则来到我院,来时神智清楚,自述头晕,心慌,胸闷,右侧肢体麻木,无恶心、呕吐,无口干、尿少等。查体:体温36.8 ℃,脉搏92次/min,呼吸20次/min ,血压88/60 mm Hg,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右手虎口处有明显的两个瘀点,相距1.5cm,伤口周围皮肤出现肿胀,有灼热、剧痛和刺痒感。立即给予患者吸氧3-4L/min,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0.9%250ml静脉滴注,肌注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伤处用生理盐水和75%酒精进行清洗、消毒,季德胜蛇药片10#捣碎后用酒精调成稀糊状外涂,口服季德胜蛇药片20#,5分钟后患者突然出现神志不清,呼吸急促,32次/min,心率112次/min,血压0/0 mm Hg,立即给予肾上腺素1mg,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并另建一路静脉通道林格500ml,0.9%氯化钠200ml+多巴胺100mg静脉滴注,快速补液,经治疗后患者神志转清,血压逐渐上升至正常水平后停用多巴胺,2小时后转入观察室。观察24小时后出院。 2 讨论 蜈蚣又称百肢、天龙。它多生活于腐木石隙或荒芜阴湿地方,昼夜夜出,我国南方较多。它分泌的毒汁含有组织胺和溶血蛋白。当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蜈蚣越大,螫入时注进毒素越多,中毒症状也更严重。蜈蚣毒液呈酸性,含有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和溶血蛋白质;此外尚含酪氨酸、蚁酸、脂肪油、胆固醇等。人被蜈蚣咬伤后可引起局部组织破坏及淋巴管炎,毒液也有致敏作用,有时可引起大面积紫癜。蜈蚣咬伤多在炎热天气,被咬部位红肿、疼痛、水疱、坏死及淋巴结、淋巴管炎,同时发热、恶心、呕吐、头痛、头晕、昏迷及休克等。 2.1 蜈蚣咬伤的危重程度应综合考虑到以下方面因素:(1)蜈蚣的大小与毒液注入量有关。(2)局部症状与全身中毒症状表现。 (3)过敏反应的表现。 2.1.1中小型蜈蚣咬伤 出现局部疼痛,被咬伤处有白色圆形隆起,其后潮红,可有水肿,表皮坏死,淋巴结炎,一般在1~3星期内好转、消失。部分患者未经有效治疗,伤后1个月仍有局部肿胀、瘙痒等。 2.1.2大型蜈蚣咬伤 局部灼热肿胀、剧痛、灼痛难忍。重者可出现局部水泡或坏死,有明显淋巴管和淋巴结炎。毒素吸收后也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头晕、眩晕、恶心、呕吐、发热等,甚至出现谵妄、抽搐、昏迷 2.1.3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有类似蜂毒过敏反应,出现过敏症状,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及致死病例报道。 2.2 当发现被蜈蚣咬伤后,可根据情况先用手按住伤口四周,用力挤压,尽可能的挤出毒液,将渗出的白色毒液用卫生纸轻轻吸干,在伤肢上端2~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伤口周围可用冰敷,切开伤处皮肤,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伤处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创面,有条件时可用3%氨水或用5%~10%碳酸氢钠溶液冲洗[1]。疼痛剧烈者用水、冰敷局部,在伤口周围注射吗啡或杜冷丁;也可涂六神丸,或用中药芋头、鲜桑叶、鲜扁豆适量捣烂外敷。当患者出现头晕等全身异常反应症状时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2、3 患者在医院就诊时,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