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中的末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银幕中的末日   环保电影与灾难片难以割舍的血脉亲缘      雄性气质浓郁的英俊男人站在一艘渡轮上极目远眺,周围苍茫无垠,都是水面。他站在甲板上小便,精确地全部注入一只直径不超过10厘米的水杯里,继而从容系上裤子,端起水杯,将里面的尿液倒进锈迹斑斑的净化器――外形仿佛我们的电影观众所熟悉的机井水泵,片刻之后,从出水口流出了透明的液体,我们的英雄接在水杯里,一饮而尽。这是15年前的一部美国电影《未来水世界》的第一幕戏。   因为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最终整个地球完全被水面覆盖,进化最为优秀的一部分人类长出了鱼鳃一样的器官,头脑最为优秀的个别人类还在执着寻找着消亡的大陆――情势的严峻是平静海面下的暗流,科技已经可以淡化尿液为饮用水,却对海水无能为力。这部电影的导演是曾经执导过《与狼共舞》的美国人凯文-科斯特纳,《未来水世界》也是比较早期就开始涉及全球变暖主题的作品之一。   但是,这部电影实质上并非如同许多善意的环保分子所一厢情愿的那样,属于“环保电影”,它的实质同007或变形金刚没有区别,是并列于好莱坞的警匪,黑帮、探险、西部片等传统商业类型片的另外一种而已:科幻片。科幻片区别于灵异惊悚或纯粹魔幻片的是,它包含的奇想世界,是基于现有科学或者假设科学而假想出来的,是有科学理性元素的支持的。   正是因为此,科幻电影所构筑的时空,很多是基于现实环境的嬗变而造就的另一个“现实”,落到实处,很多便以环保问题作为源起了。   引用了环保题材的电影,灾难题材电影和环保电影其实是三个不同的概念,环保题材电影是近十余年来愈来愈多创作者所涉猎的,例如上面提到的《未来水世界》,最近几年的《机器人瓦力》,《冰河世纪》,还有2009年世界电影市场内商业操作较为成功的《阿凡达》,都可以归入此类。在这些电影里,环保只是一个故事叙事的“外壳”,或者“引子”,故事本体的范畴就十分宽泛了,可以无所不容。而灾难题材电影,即所谓的“灾难片”,是有十分悠长的历史的,是发展了大约四十年的商业片典型门类,电影渲染的是天灾人祸给人类带来的毁灭和伤害,环保问题所引发的灾难只是其中重要的部分,但并非全部,除了通常为观众所熟知的地震,火山,暴风雨,火灾、海啸之类的气候地理灾害,还常常有彗星撞地球,外星人入侵,超级病毒肆虐、史前怪物复生等许多天马行空的题材。因此,灾难题材电影并非全部可以贴上“环保电影”的标签,而真正称得上环保电影的,大多选择了纪录片这种更加尊重科学精神的形式,例如近年来著名的吕克?贝松制作的《家园》和戈尔主演的《难以忽视的真相》。      灾难片中的集体价值观和集体无意识      无论灾难片受到多少诟病,几乎全世界的电影观众都仍然对它有着狂热的期待。这个世纪以来,随着电影视听技术和技巧的巨大提升,好莱坞以罗兰?艾默里奇为代表的导演,及其诸多创作者们将灾难片的银幕效果推到了令人瞠目的水准,《后天》和《2012》的观众群体显然比《肖申克的救赎》或《教父》要庞大得多。正因为如此,这些电影中所包含的极端环保主义概念引发了科学家们的一再声讨。《后天》中,地球因为突如其来的地壳变动,突然进入冰川期,《2012》则更加面目模糊,将“玛雅日历的最后一天”作为了地球毁灭的宿命性论据。这本身运用在灾难片中无可厚非,它本身就介于真实和虚幻之间,也是以观赏性为第一要务的,浓重的宗教感笼罩下,造成灾难的人为性因素便被虚化了。   通常在好莱坞式的西方灾难片中,表现的是人类在天崩地裂的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恐惧和末世感,无论《后天》中的父子情深,还是《2012》中的全家福群像,都在体现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取向,《2012》从剧情上,仿佛也是《后天》接二连三,地球终于崩溃消亡的一个后续篇章。《后天》中的灾难,是过境即止、“自愈”型的,能够坚持到后天之后的人,便成为本世界下一个时期的缔造者,而《2012》则是要毁灭一切,包括后天之后所缔造的世界。   父亲和儿子之间的感情本来是有罅隙的――父子亦敌亦友的关系,一直在西方精神体系中占据着甚至比母子关系更为复杂和宏大的篇幅,这也是沿袭于基督教的教义。在一场近半国民可能丧生的天灾面前,尽到了职责的气候科学家决定完成往日被忽略的责任,不仍然是为了更长远、更彻底消耗地球资源吗?无非是竭泽而渔式的或是世世代代无穷尽式的分别而已。   那么,我们就需要假定一个前提,使这个命题的悖论之处可以少一些。这个前提就是生命本身,如果将生命都视为虚妄的,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中的任何命题都将不复存在。      环保电影中的非电影人贡献和非电影准则      无论在《后天》或是《2012》,还是早年的《日本沉没》、《天崩地裂》,《彗星撞地球》等灾难片中。人物的群像不可避免的几种类型是:科学家、政治家和普通民众。这种人物设置涵盖了环保问题上态度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