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错位的置换与失范的解构
错位的置换与失范的解构
论文关 键 词:置换价值观解构斗争
论文内容提要:狼之所以能热起来,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对狼性精神的现代置换缺少深入的分析,同时对这种置换的价值缺少冷静的思索。在个体人格层面、层面、国家与范畴,当代狼文化对传统价值观进行了错位的置换和失范的解构。如果我们对此没有深层认识的话,我们就无法认清被精心打造过的狼文化意识形态背后的虚假本质和负面价值。
前一阵子,在《狼图腾》的热销过后,《狼道》、《狼魂》、《酷狼》、《像狼一样思考》等也随之席卷而来。这一切烘托出了一派狼文化方兴未艾的蔚然景观,一幅狼崇拜到处流行的“壮丽画卷”,一场狼精神四下鼓吹的喧嚣声势。诚如王朔先生的一句名言——动物凶猛。
狼这种动物在我们的中并不是一个什么光彩的角色。比如,小时候,“狼来了”的故事,几乎是每个母亲孩子的素材,算是开启儿童诚信教育的先河,它让几乎所有不谙世事的孩童,都恐惧于撒谎的代价——被凶残的恶狼吞噬;“小红帽”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在这个故事中,大灰狼除了具有嗜血吃人的本性外,还被赋予狡猾成性、阴险狠毒的特点。在中外所有的古代寓言故事中,狼与羊都构成了一对绝对对立的矛盾主体;如《聊斋志异》中关于狼的故事,成为中国文化的经典。在蒲松龄的笔下,狼与羊的对立被狼与人的对立所超越,更重要的是,《聊斋志异》中的狼还被赋予了抽象的制度内涵——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
说实话,在千百年来我们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实在是不怎么样。狼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与凶残、狠毒、罪恶、狡诈、虚伪等联系在一起的。从意义上说,狼是与恶而不是与善、是与丑而不是与美紧密相连的。所以从价值的角度看,狼更多地具有负面而不是正面、消极而不是积极的社会价值元素。我们相信,传统文化的这种价值取向有着它自身的道理。原始人类生存的一个重要威胁来源于以狼为代表的野生动物。这样,人类社会自身的价值体系不可避免地把狼等食人野兽推向自身的对立面。也就是说,狼被赋予抽象的邪恶象征符号,符合人类生产与生存方式及其原始思维模式。这里有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随着人类生产力的进步,随着人类适应自然能力的增长,为什么独有狼这种动物,没有被人类的美学价值体系“宽容”和“并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可能说明了人类传统价值体系的根深蒂固。但也可能正是这种根深蒂固,才有了今天我们的某些文化产品制造者对传统价值体系的解构和颠覆,其实在这里,我们还是多少能够看到一点所谓后现代解构思潮的影子。也许正是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有着巨大的“重构”张力,所以才给新意识形态的滋生与蔓延提供了机会和土壤。
解构本身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解构,解构得是否合理,是否规范,是否有价值?今天我们的文化产品制造者们,操起了“解构”的快刀,手起刀落,似乎一定要来个不折不扣的颠倒,来个彻头彻尾的转换,才肯罢手。于是,狼的公众形象从可怕变成了可爱,从陌生变成了亲近。凶残、狠毒转换为现代社会的竞争意识,狡诈、虚伪转换为现代人的生存意识。我们可以从3个层次分析这种具有“现代意识”的改造和置换。
首先,在个体人格建构上,狼性中的嗜血变为现代人必备的血气方刚,狼性中的好斗变成现代人必备的好勇斗狠,狼性中的搏杀变为现代人必备的手下无情。在《狼图腾》中,主人公通过“与狼共舞”的经历感悟到的是,“生命的真谛不在于运动而在于战斗”[1]“生命是战斗出来的,战斗是生命的本质”[2],也就是要像狼那样时刻为战斗准备着,为生命而不惜流血牺牲。几乎所有的“狼”系列出版物,都声称狼是一种伟大的动物。它们甚至感叹,人虽是这个世界上最高贵的动物,但在现代社会,人正在丧失一种在远古时代就曾经具有的精神素质,而这些却在一些动物身上有着近乎本能的体现。言外之意,这种本能就是动物的原始本能,也就是狼性中的嗜血冲动、奋勇搏杀。这难道就是狼文化所“教导”我们的——现代人的人格构成和气质特性?一种更为错位的置换是,“狼的捕猎与杀戮,并不是生活的目的。狼的生活目的是为了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独立和尊严,或者说,狼的生活目的就是生活本身”。[3]这看起来颇有哲理的话,用在狼的身上,就把狼给人化了,使狼也披上人的外衣,让狼也拥有人格的力量——自由、独立和尊严。这样的一种现代置换,既尴尬又牵强,其基础和根基是否牢固,着实让人怀疑。
同样,狼文化的制造者们也不忘在社会层面上,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教益”。在这里,狼群的分工协作被隐喻为团队的合作精神;狼群的集体行动被理想化为企业在竞争中的生存法则;狼群的嗜血攻击被推崇为社会阶层内部、社会族群之间毫不留情、野蛮相争的斗争原则。最近个别企业公开资助开设“狼文化网”,同时毫不掩饰地宣称:“我们的就是狼文化”,就是要在市场竞争中,对内发扬狼群内部的合作精神,对外则和对手拼个你死我活,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