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PPT.ppt

第九节-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节-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PPT

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 在电气化铁路区段的站场内两个股道交叉处,为了使电力机车受电力由一股道顺利过渡到另一股道,在两条铁路交叉的上空相应有两支汇交的接触线,在两支汇交接触线的相交处用限制管连接并固定的装置称为线岔,又称等空转辙器或空中转换器。;线岔的作用: 线岔的作用是在转辙的地方,当一组接触悬挂的接触线被受电弓抬高时,另一组悬挂的接触线也能同时被抬高,从而使它与另一接触线产生高差Δh。高差随着受电弓靠近始触点而缩小,到达始触点时,高差基本消除而使受电弓顺利交接,以使接触线不发生刮弓现象。使电力机车受电弓由一条股道上空的接触线平滑、安全地过渡到另一条股道上空的接触线上,从而使电力机车牵引的列车完成线路转换运行的目的。 ;线岔的结构: 接触网线岔是由一根限制管、两个定位线夹和固定限制管的螺栓组成。 其结构是用一根限制管将相交的两支接触线上下相互贴近,限制管的两端用定位线夹和螺栓固定在下面那根接触线上。如果是非正线相交,一般是交叉点距中心锚结或硬锚近者在下面;若是和正线相交,正线在下面。上面的接触线应能在限制管和下面接触线间活动。限制管一般用3/8英寸镀锌钢管加工而成,两端扁平,带有φ13mm圆孔,限制管用方头螺栓和定位线夹固定在下面的接触线上。;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  定位柱位于两线路中心线间距400mm处;两接触线相交于两线路中心线间距为600mm的正上方;道岔定位处,侧线抬升20mm。   交叉线岔在高速接触网中无标准定位和非标准定位之分,单开道岔的定位柱一般设置在两线间距为200~400mm的范围内,两支接触线在线间距为500~600mm的范围内相交。;18号道岔之线岔布置(沪杭线);  正线接触线的水平投影距侧线线路中心600~1050mm之间的区域为列车正线行驶时受电弓与侧线接触线的始触区(图中阴影部分);侧线接触线的水平投影距正线线路中心600~1050mm之间的区域为列车侧线行驶时受电弓与正线接触线的始触区(图中未标出)。始触区范围内禁止安装线夹类金具,始触区???度不应大于8000mm。 始触区范围内,两支接触线与受电弓接触时应位于受电弓中心线的一侧;始触区范围内,侧线接触线通过吊弦抬高30mm;;;;;;;;;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 9 交叉线岔布置实例;无交叉线岔: 弹性好,硬点小, 导线磨耗低。 正线高速行车基本不受站线接触悬挂丝毫影响 ;;;10.2 布置原则   (l)合理设置定位处的拉出值,优化侧线下锚方向,充分考虑始触区内的弓网安全关系,确保正线受电弓高速通过时不与侧线接触网发生关系。   (2)对于350 km/h 的正线,接触线的变化坡度为0 。侧线由于速度较低,其坡度的变化应考虑受电弓在正线和侧线转换运行时,任何方向都应满足始触区范围内无线夹。 (3)将正线或侧线线路中心线两侧600~1050 mm的区域内设置为无线夹区,以保证在受电弓限界范围内无接触网零部件;;;;10.2 布置原则;;;10 无交叉线岔的布置;;;;;10.4 “三区”的确定;10.4 “三区”的确定;;;;;;;;11 锚段关节式无交叉线岔的布置;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12 无交叉线岔的检调 ;12.无交叉线岔的布置;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第九节 接触网线岔布置及理论分析;;;;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