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个好生意”――但也不一定要是.docVIP

“文化是个好生意”――但也不一定要是.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是个好生意”――但也不一定要是   台湾文化界开年第一件大事,就是宏?集团创办人、智融集团董事长施振荣,受邀出任台湾最高行政单位下属文化艺术基金会新任董事长,而且有九位企业人士担任董事。施先生不但是此基金会1996年1月成立以来,第一位出身企业界的董事长,《工商时报》更称这个任命是“最具转型象征的布局”。   但夙有清望、历任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台南艺术大学创校校长、世界宗教博物馆馆长,并曾任上述基金会第二届董事长的建筑学者汉宝德,却立刻撰文表达忧虑,认为如果这项人事改组不是企业界要捐赠更多钱做文化公益,而是要让企业家来“经营文化事务”,那么他呼吁基金会“不能企业化”。   因为据报载,施董事长“未来将致力开创艺术与企业合作的新局,用推出计划的方式,争取更多企业界的参与。但所谓自助而后人助,艺文团体要争取企业界参与,施振荣也指出艺文团体首先要努力创造出自己的价值,以价值吸引企业投资,而投资所获的利润,又可再投资到艺文团体,成为不停轮转的活水。”   这段话是标准的“投资”概念:先有投资标的,提出有吸引力的BP(运营计划),经营获利,企业才再把利润投入该事业,“成为不停轮转的活水”。   汉先生直言:“要艺术界接受投资的概念,创造自己的价值以吸引企业投资,这不是目前流行的文化产业的概念吗?那么未来的这个文化艺术基金会也成为文化产业的推动机构了吗?如果是这样,严肃的艺术界对政府还有什么指望呢?”   我找出这个单位的成立宗旨,依该基金会网站简介:基金会“最重要的业务,就是赞助、奖励、培育、推动和辅导民间艺文工作者或团体”,而其“支持的艺文活动类型涵括文学、美术、音乐、戏剧、舞蹈、文化资产(包括民俗技艺)、视听媒体艺术以及艺文环境与发展等,并因应时代潮流,鼓励创新的、具突破性、实验性与新观念的各种艺文形式。”   听起来是“赞助、奖励、培育、推动和辅导”,不是投资,更非必须获利的投资。   再以基金会设置条例来看:“本基金会之业务范围如下:一、辅导办理文化艺术活动;二、赞助各项文化艺术事业;三、奖助文化艺术工作者;四、执行文化艺术奖助条例所定之任务。”   怎么看,都像以“补助、赞助、奖助”为本的单位,而与企业“将本求利”的精神背道而驰。连开店做生意的企业,天公地道想赚钱都常常蚀本、关门,该基金会如何确保他们过往照顾的众多创作、展演、研究个人或团体,现在个个都能将本求利,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汉先生近年不止一次强调:“文化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是相关却不相同的两件事。政府立法奖励艺术,是因为严肃的艺术不是可以赚钱的产业。而文创几乎与大众文化相通,常常是由企业主导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完全同意他的忧虑。这世界上很多东西是卖不了钱但又极端重要的。我们如果对文化采取最扩张的解释:“生活的全部意识和行为”,那么文化当然不能、也不应该被要求直接拿来换钱。   跟“教育”可区分为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推广教育、商品式教育等区块一样,文化本来也就有方方面面的创造行为,其中有的成品会有人愿意出钱,有的没办法,或者虽有但饼很小、不足以因应开销与长期发展。甚或,有很多是政府不需要人民出钱、却极端需要他们欣赏、参与、吸收的文化事物。   施董事长强调的,固然是传统文化艺术界欠缺的“艺企合作”观念与技能,期许这些成员能多正视“市场经济”和“观众反馈”;但若下错猛药,认为“努力创造自己的价值”就必须和“有卖相、高票房”划上等号,显然本末倒置。   这世界上的事物各有价值,但只有“被客户认可的价值”才有“价格”,而企业界的人一定会从业绩、票房等数字来论成败。这时我们不免担心,很多艺术文化的内容物可能“优质”、“创新”、“实验”或“高端”,却尚不为市场或大众接受,以后会被该基金会的掌门诸公,视为“一滩死水”。   当今出现在传统媒体或新媒体的畅销文化产物,往往非传统定义的“优质”,而是“迎合大众欲望的质”,这是无须辩论就可察知的。   就像刚得“杰出通识教育教师奖”的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黄俊杰博士,感叹“学生只爱读《哈利?波特》,老师就不教莎士比亚”,类似现象确实越来越多。   理当比大众或媒体更沉潜深厚的文化艺术基金会,在贸然进行“改革”前,有兴趣严肃思考这个问题吗? 3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