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朝内大街81号
陈楚,生于1979年,杭州人,从3岁起开始漂泊之旅,至今仍未安定,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是想一下现在在哪座城市。从电子厂流水线上的工人到今天的IT精英,年轻的他和年轻的中国IT业一起成长。而天极网经理的正式身份之外,他还拥有另一个时髦的名号――城市探险者,酷爱探询这个城市中被废弃的“凶宅”和各种地下通道。
很多人都以为陈楚是东北人。他抽烟很凶,喝酒很豪爽,说话很直接,做事不计后果,完全不像来自于杭州这样温婉的城市。家乡未曾在他身上打上明显的烙印,他对家乡的感情也一样淡薄。问他可有天堂之感,也不觉得。因为父母做生意无暇顾及他,三岁时就被二姨带离杭州,在浙江金华长大,直到十几岁才回到父母身边读书,所以与家乡的关系总是若即若离。
陈楚不是乖乖的好学生,读了两年的市场营销专科以后在家乡开始他的第一份工作:电子厂流水线上的一名普通工人。
探险地点:朝内大街81号院,被称为北京四大神秘地点之首。探险小分队:陈楚、李飞及其他友情加入人士。
地址迷离
这座著名“鬼屋”的确切方位并不太好找,在网上查了很久,才大概确定离朝内小街不远。下了车数着门牌号慢慢向东走,不停地怀疑自己是否找错了地方。旧房子不少,但全是一派平和的生活气息,马路斜对面还有新开的东单明珠百货。
继续向东,过十字路口,经过一大片临街的居民楼,突然毫无征兆地出现一个空旷的大门,上书类似娃娃体的汉字:“朝内81号”。透过门上10厘米见方的小洞,我看见两座身上挂满爬山虎的西洋小楼站在那里,想来夏天的时候,它们应该不会如此萧瑟吧。
这个大院不能随便进。由于有人先行做了铺垫工作,我们才得以顺利进入。一头长发的陈楚穿了身运动服早就到了,看上去像是跃跃欲试要参加赛跑的学生。他对这两座小楼的情况了如指掌,一见面就滔滔不绝地向人介绍。对于一直没有进去过的最为阴森的地下室,陈楚今天抱了很大期望。今年5月才认识的李飞,显然已经成了陈楚同道的哥们儿。两人一个持Dv,一个捧相机,在明媚的阳光下相互对拍,像两个顽皮的大孩子。
潜入现场
东边的三层小楼已经租给一个剧组了,景已经布好,今天刚好人都不在。听说捧红陆毅的《永不暝目》就曾在这儿取景,后来来这儿的剧组还颇多,小楼周围堆满了随意乱放的破旧道具和建筑垃圾。外观看上去非常干净的两个高高的脚手架站在那儿。
躲过看门大爷的眼睛,当我蹑手蹑脚地摸进已布好景的一层大门时,突然好像进到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时空。光线并不算强却绝非阴郁,屋内旧式西洋家具、装饰一派井然,甚至门口还有台古董冰箱,好像主人刚刚才在客厅里会见过客人,感觉随时都会过来跟闯进来的陌生人打个招呼。
怕被看门大爷发现,大家很快就撤出来,小楼墙上结着的奇异果实引起了大家的兴趣。长得像橙子,又可能是南瓜,难道也沾了这儿的“鬼气”变得奇怪起来?弯腰在空地上研究了一会儿,陈楚站起身来把目光投向二层的露台,无限感慨地开始了另一篇奇异想象――“听说这房子很快要重新装修了,改成星级酒店也说不定啊。看,二楼那个小露台我最喜欢。我未来的爱人穿着红裙站在身边,跟我深情款款地四目相对,旁边再加上个穿燕尾服拉小提琴的侍者,多酷啊……”
独上危楼
比起东楼的整饬,西楼就破败得多了,我们两个记者决定自己上去看个究竟。一进楼门,空气霎时全都安静下来,只听见呼呼的风卷着残叶在破旧的屋里穿窗而过。
一层一层攀着楼梯上去,好像越往上面楼体越是老化得厉害。走到三楼,脚下的木地板随时可见裂缝,最大的几乎有一个指节宽。我硬着头皮把这层走了个来回,那么脆弱的地板,再瘦的人也会担心自己是否过重,仿佛随时都可能把它踩漏,庆幸还好不是晚上。
朱红色的楼梯上有镂花的纹案,还依稀看得出曾经的精致。透过顶楼的小窗往外看,对面现代化的居民楼醒目耀眼,让人有种偷窥的满足感。同事突然指着墙角一处亮晃晃的地方叫起来:
“好像正在着火呀!”定睛再看,原来是反射的太阳光照在一块木板上方。我居高临下拍照时,镜头里右下方突然闯入一个圆形楼梯扶手,像极了骷髅头。下楼时攀着那老朽的扶梯,一不留神,我竟差点从上面摔下来!
刚刚还对差点跌跤心有余悸,出了楼后小门一转身,正碰上不知哪个剧组扔在门口的简易衣柜。表面有个正在跳芭蕾舞的女人画像,幽幽地跟我对视着。不由心头一颤,喃喃自语道:
“画中这女人也太像真人了吧。”地下室
关于这处“鬼屋”的真正身份,仿佛跟它“闹鬼”的传说一样多。光我们现场听说的版本至少有多种:英国人建的教堂,或者法国人建的学校,看门大爷则说是一对夫妻开的医院。陈楚描述地下室阴气十足:“人多没什么感觉,上回我自己来的时候真的是一进门就背上发凉。”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一行人一同扎进了地下室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