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解的年代 出版何去何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崩解的年代 出版何去何从   编辑平台:   周浩正先生“给编辑人的信”最近一封已写到“44”。这位台湾出版界前辈,在古稀之年把毕生经验以信件形式写出,与同行分享、探讨。本刊有幸,得到周老允许,将不定期刊登他未结集成书的文章(有部分删节)。   今次,刊登的是他最新的一篇文章,也为本期杂志专题“金融危机对两岸出版业的影响”提供一种新的解读视野。      亲爱的朋友:   听到有关“高雄书展”的一些消息,似乎严酷的经济萧条阴影,已笼罩文化产业?于是拨了几通电话,问了几位出版界有影响力的人,他们异口同声证实我的听闻,说:“苦日子要来了。”   问他们可有因应之策,其中有人准备趁势整顿──该瘦身的瘦身,该重新布局的布局。他们虽感忧虑,但心态十分健康,都视这次变局为一次挑战,并期待藉此更上层楼。   我发觉大家从过去所经历过的种种磨难之中,终于学会如何面对逆境了。   这回的谈话的部份内容,似应追记于此。特别有一位公司领导者的见解,道出了当今出版界面临的困局以及他寻找解困之道的努力,或许可提供出版界朋友一起思索。   以下是谈话始末(当然经过我剪裁过了),话题是从我询问出版景气与否开始的。   “浩正兄,这次双重挑战,是同时发生的。我虽然担心金融风暴,但目前还不至于让我致命。一则是我底子厚,经得起煎熬;一则是景气总有反弹的时候,用不着过于惊慌,反倒是给我机会检讨一下。我要问自己的是,一旦大环境好转,我准备好如何面对另一波更深层的变化?这才是困扰我的问题。你知道的,表象之下,有比金融风暴更严重的大海啸,正毫无声息地贴近我们,要是因应无方,肯定在下一场竞赛中被一脚踢开。”   我愣住了,他心里想的会不会也是我心里想的?   “你写的关于U时代(ubiquitous;喻指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的那几封信,我都读了,唉,你应该知道我在想什么?出版这行业一旦U化,必然是一条不归路,什么都变了样。真正让我心烦的,是这件事呀!”   2年多前,我在书刊中接触这些信息时,也为之惊骇莫名。对我而言,这是全然陌生的新事物,我庆幸自己已远离职场,再也毋需承担这亘古未见之变所带来的压力了。   我很好奇这位在某出版集团身居要职的朋友,他的疑虑是什么?我趁机向他请益,希望能解我之惑,我问道:   “网络兴起之后,出版社必然面临压力,能说说你的看法吗?”   “岂止压力而已,浩正兄,看来已经是出版这行业生死攸关的事了。我承认一开始低估了网络带来的改变,以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山人自有妙计应付。没料到这大海啸是颠覆性的,一不小心我们被归入‘传统出版’那一区块去了。我一生自诩是引领潮流的革命份子,如今居然成了被改革、被取代的一代,你说可恨不可恨?最近我想了又想,仔细分析整体环境,发觉有些影响已经成形,有些影响一时还不很清楚,我担心自己成了锅子里的青蛙,被煮熟之前还优哉游哉地玩得不亦乐乎,不知死之将至。”   我不好接腔,静静听着。   “我很了解,危机即转机。这段不景气,是我们彻底调整体质、迎向社会U化的大好机会,只是我不晓得自己是走得太快或是太慢;走得太慢固然会死,太快了不但浪费资源,万一走错方向,更难回头。”   何谓快?又何谓慢?他忧惧的事,的确与我不同──经营者和纯思考者的差异太大,我可以不负成败责任地信口雌黄,他若不考虑清楚,绝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往往一着错,即全盘输,连从头开始的机会都不再有。   “我在想,我们还剩多少时间?时机可稍纵即逝啊!”他说,“你知道吗?二、三年前若有人告诉我实体报纸会关门,我一定嗤之以鼻,即使会发生,也至少是十年甚或更久以后的事,因为从小看纸质内容的一代还是社会中坚,汲取知识的习惯,可不是能轻易改换的。可是,美国全国性的报纸《基督教科学箴言报》(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宣布,将于明年(2009)4月起,停止出版纸质报纸,专注于制作网络内容。为什么?报纸销量严重下滑,活不下去了嘛!倒是它的网络版的点击数稳定上升。你看,结论是如此清楚,算不算是‘一叶知秋’了。”   何止报纸?杂志更是如此!   “我想设一道底限,做为检查U-出版进展速度的控制点,好警告我们在这之前做好准备。我心中已有两个很好的观察指标,这两个观察指标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上:一是科技发明的进展,一是社会整体的进步意识和建设力道。科技的发明进展,指的是像Kindle这类电子书阅读器(内容载体)是否正式进入全面替代纸张的阶段?社会整体的进步意识和建设力道,则是指社会是否已做好准备,完成无障碍宽带环境,信息流通百分百?”   我了解他的意思了。他是说,一旦内容载体从纸张进展到阅读器(可便宜或免费取得),又可随时、随地、随意下载任何内容时,这场无声的革命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恐怕不是三言两语讲得明白。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