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营养师2食物中毒及PPT
发芽马铃薯中毒 临床表现 一般在食后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发病。先有咽喉及口内刺痒或灼热感,继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轻者1~2天自愈;重者因剧烈呕吐而有失水及电解质紊乱,血压下降;严重中毒患者有昏迷及抽搐,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而导致死亡。 发芽马铃薯中毒 诊断 : 1.有进食发芽马铃薯史。 2.临床表现:潜伏期30分钟至2小时。早期症状有上腹部烧灼感和疼痛,继之咽喉干,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发热,呼吸困难,惊厥和昏迷,亦可引起肠源性青紫症,多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发芽马铃薯中毒 治疗: 发芽马铃薯中毒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处理。发现中毒后应立即用1:5000高锰酸钾或0.5%鞣酸溶液或浓茶洗胃,硫酸钠导泻;口服生蛋清5~7个、药用炭20g;50%硫酸镁溶液60ml口服导泻;补充液体纠正失水。呼吸困难时积极给氧和应用适量呼吸兴奋剂。呼吸中枢麻痹用人工呼吸机。 发芽马铃薯中毒 预防措施(1)马铃薯应存放于干燥阴凉处或经辐照处理,以防止发芽。 (2)未成熟青紫皮和发芽多的或皮肉变黑绿的马铃薯不能食用。发芽不多时,可剔除芽及芽根部,去皮后水浸30~60min,烹调时加些醋,烧熟、煮透后食用。这样可以破坏残留的毒素-龙葵碱。 常见的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扁豆中毒: 扁豆因地区不同又叫芸豆角、菜豆、刀豆、四季豆,是人们普遍食用的蔬菜。扁豆豆荚中含皂素及植物血凝素,对消化道有强烈刺激性,可引起出血性炎症,并对红细胞有溶解作用。 皂素及植物血凝素不耐热,充分加热可破坏其毒性。 扁豆中毒 临床表现:潜伏期2~4小时,短者数分钟即可发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症状。少数出现四肢麻木。病程短,恢复快,预后良好。 治疗原则:轻度中毒不必治疗,可自行恢复;吐泻严重时静脉补充葡萄糖盐水和维生素C,以促进毒素排泄,纠正脱水。 扁豆中毒 预防措施: 尽可能不食用过老的扁豆,因为长得越老,皂素含量就越多。 食用前摘净扁豆的两端及荚丝,因这些部位所含毒素最多。 采用正确烹调方法:豆角中所含的皂素在加热100℃,经30分钟以上可破坏毒性,所以烹调加工豆角必须煮熟、炒透。建议采取炖煮的方法,如果炒食必须先用开水充分加热,烹调时应使其熟透,青绿色消失。 2、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健康人经口摄入了正常数量,在感官上无异常,但含有化学性毒物的食物对机体组织器官发生异常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的急性中毒,称为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毒物包括一些有毒金属及其化合物、农药等,常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鼠药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甲醇中毒、砷化物食物中毒和瘦肉精中毒等。下面主要介绍三种,有机磷农药、亚硝酸盐和瘦肉精中毒。 2、化学性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特征: (1) 发病快。潜伏期较短,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也有超过一天的。(2) 中毒程度严重,病程比细菌性毒素中毒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3) 季节性和地区性均不明显,中毒食品无特异性,多为误食或食入被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而引起,其偶然性较大。 F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及其食物中毒 中毒机制:细菌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并繁殖,致回肠及结肠有明显的炎症病变(急性菌痢型); 肠毒素性引起的中毒,可出现米泔水样便(急性胃肠炎型)。 流行病学特点: a多发生在夏秋季; b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为肉、禽、蛋和奶类,豆制品和糕点有时也发生; c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的来源:健康人肠道带菌率为2%-8%,高者可达44%,而患腹泻是带菌率更高。 临床表现:可有三种症状。 a 毒素型大肠埃希氏菌(ETEC):引起急性胃肠炎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0-15小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粪便呈水样,伴有粘液,无脓血。腹泻次数每日可达5~10次。患者体温升高,约为38~40℃。 b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引起急性菌痢样症状。潜伏期一般为48-72小时。主要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里急后重。体温可达37.8~40℃,持续3~4d。大便为伴有粘液脓血的黄色水样便。 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引起出血性肠炎。潜伏期一般为3-4天,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剧烈腹痛、腹泻,先水便后血便。病程10天左右,病死率为3%-5%,老人、儿童多见。 诊断和治疗: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诊断。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重症患者应尽早使用抗菌素。 预防措施:1.防止污染 2.控制繁殖 3.杀灭病原菌 G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病原菌:本菌为厌氧芽孢杆菌属,分为四个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