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幔长枪花耳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彩幔长枪花耳朵   西藏人使用吾尔多的历史可追溯到聂赤赞普时代。这是一种用毛线编织而成的长约一米半的绳状物,中腰部位按照力学原理编成不规则的菱形小兜。使用时将吾尔多以小兜为中心对折,再将有小环的一端套在中指上,末端捏在手中。接着在小兜中装上石子,最后挥舞吾尔多绳,待惯性加大后,趁势松开末端,把石子投向目标,以驱赶羊群或打向猎物。    类似“吾尔多”的这种投掷工具亦曾出现在世界多个民族的生活之中,距今至少已经有3200多年的历史。据考古调查表明,吾尔多及类似的投石器最早起源于中亚地区,几乎与人类文明史同步,曾经是古希腊猎鹿人的武器。古代的罗马人、马其顿人、凯尔特人在战争中也曾经用这种投石器攻击敌人。这种武器后来随着游牧为生的印欧人传播到东、西亚和欧洲其它地区。但到了现代,主要使用它的只剩下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印第安人、西亚的少数部族和中国青藏高原的游牧民了。因此,吾尔多无疑是人类社会畜牧文化的活化石。   今天,西藏游牧民族制作和使用的吾尔多以其强烈的地域特色、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特写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民间收藏的新宠。   可以说,吾尔多是游牧民族特有的既柔软又凶猛的多用途轻型武器。藏族民间谜语曾以童话般的语言这样形容它――   “躺在巢穴怒如蛇,出了巢穴空中龙,怒了投石如霹雳,喊起声音似雷鸣”。   在藏语里,“吾尔”的意思是威震四方的龙之声;“多”的本意是石头,在这里带有武力的意思。吾尔多是古代传说中战神的九大武器之一,也是英雄使用的武器。吾尔多在使用过程中,既具有很大的声音,也具有很强的威慑力。因此,概括起来,“吾尔多”一词是具有威震四海的武力的意思。   在藏北牧民的谜语里经常出现以吾尔多为谜面的各种谜语,如:   “黑白花纹如蛇身,白色尾巴似法螺,头被人手握得紧,吞进石头又吐出。”   “金刚手柄亦为头,雍中吉祥结为腰,白色尾巴似法螺,全身上下皆为目,张开嘴巴吃石头,坐下歇息变饰物,走起路是放羊者,虽非弓箭但相似。”   “并非铁匠巧手炼,彩幔长枪花耳朵,无需弹药地里捡,无需点火自然爆。”   在这些藏区广为流传的谜语里,可以看到富有想象力的藏族先民除了把吾尔多比作蛇、龙等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和神圣的动物以外,还比作弓箭、长枪、饰物,以及放牧者本人等等,通过与牧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来比喻吾尔多,既给我们生动地描述了吾尔多及其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又介绍了它的作用、形状、威力等特点。   吾尔多的制作过程是用牛毛或羊毛搓捻成粗毛线,再编织成一条毛辫。一条完整的吾尔多是由“吾尔龙”、“吾尔堆”、“吾尔梯”、“朵灼”、“吾尔麦”、“吾尔假”等部分组成的。   具体来说,吾尔多的上端有一个套环,这就是“吾尔龙”;中间有一块巴掌大的椭圆形叫做“吾尔梯”,然后是“朵灼”。一般来说,石子从吾尔梯飞出时与“朵灼”产生最大的摩擦,所以朵灼大多由牛皮包缝,上面刺绣日月、吉祥结等美丽的图案。而从“吾尔龙”到“吾尔梯”之间是“吾尔堆”,意思是吾尔朵的上半部;从“吾尔梯”到末端一般称为“吾尔麦”,指的是吾尔多的下半部;从“吾尔梯”开始有一段扁平的部分,称之为“多辰”,可以理解为是投石助推器;末端用较细的羊毛或者牛毛等编成鞭梢,称作“吾尔假”,最好的吾尔假是由纯白色的绵羊毛做成的,特别是用三根白色羊毛线编成的吾尔假声音最为响亮,也有利于石子飞速投出时不受摩擦等产生的阻力,使石块投的更远、更准,它也是吾尔多的主要发音体。       200米外,百发百中!   不管在现实当中藏族社会的发展多么迅猛,吾尔多还依然在广大农牧民的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尽管吾尔多是相对原始和落后的放牧工具,但它仍然还没有被当今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代替。吾尔多最常用的功能无疑是用来作为驱赶牲畜的工具,提鞭挥抡,石子可以飞到几十米以至一二百米远处,可以让领头畜转换方向,同时,单用鞭梢甩出的鞭音也可以改变畜群移动的方向,另外,掷出的石子也可以召集落单的羊只归群,当然还能够打击野兽等目标物。有些牧民可以用吾尔多把石头打到200米外或是更远的距离,还可以达到百发百中的精准度。   除了投掷之外,有时在剪毛或者给牛羊治病时,牧民们随手扯下身上的吾尔多,用来捆绑牛羊的四肢,等它不再动弹再进行剪毛或治疗。吾尔多还可以用作小孩的玩具,也可以用作男女青年的佩带饰物,在各种民间节日和赛马活动中,也可以把吾尔多当作一项体育项目来比试。   在农区,吾尔多还用来驱赶害鸟。每当秋天,田里的青稞小麦成熟的时候,就会招来许多害鸟,这时农民们就会用吾尔多赶鸟。民间谚语说:“一声吾尔多赶百鸟”;“群鸟纷飞吾尔多响”。   除此之外,农民们还经常把吾尔多当作捆柴、背柴的包装辅助绳。   在西藏民间,吾尔多被认具有辟邪避难的功效,有这样的说法,“挂在柱前能躲开雷电;藏在门梯下能辟邪;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