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恩教育渗透在平日生活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感恩教育渗透在平日生活中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让感恩教育渗透在平日生活中 张秀萍 山东即墨市第二职业中专 266200   不久前,参加了儿子的小学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儿子在现场被感动得泪流满面,儿子的班级同学都哇哇大哭。在现场的我被孩子们的表现深深感动,心里想,回家后孩子一定会好好表现自己。   我满怀希望地回到家,神秘地对他爸说:“你看看孩子今天的变化吧!”可是呢,孩子回到家后,却一如既往,该怎样还怎样,让他爸给洗苹果吃,让他爸给削铅笔,让他爸陪着做作业……几个小时前的感恩教育效果荡然无存,孩子还是原来的孩子,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这是怎么了?短短几个小时,从校园到家庭,反差怎么这么大呢?   我忍不住问孩子:“今天不是接受感恩教育了吗?不是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了吗?怎么回家没有行动?”孩子说:“那是在学校,人家都哭,我也忍不住,所以才哭。再说了,回到家,对自己的父母不用那样。”我无语了。   我陷入了沉思:我们的感恩教育怎么如此脆弱?为什么校内校外两个天呢?怎样才能实现教育的长效性呢?怎样才能把我们的教育内化为学生的潜意识呢?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从被感恩到常怀感恩之心,爱祖国、爱集体、爱父母呢?   铺天盖地的感恩教育,纷纷扬扬洒向我们的青少年的心田。虽然,她打湿了我们孩子脆弱的感情线,却很快,校园外的风又吹干了那片曾经用泪湿润的心田。   不经意间,想起了一句话: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我们缺少的不是唠唠叨叨的说教甚至被感恩、被教育,我们缺少的是持之以恒的习惯养成教育。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例如,儿童养成在饭前、便后或游戏后一定要洗手的习惯后,完成这种动作已成为他们的需要。他同时指出,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   我们的青少年不是真正缺少感恩的思想,缺少的只是感恩的环境、感恩的习惯培养。 面对众多学生感恩之心的如此“迟钝”,甚至没有这种“本能”,作为教育者,作为家长,我们是否缺失了什么呢?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我们是否需要反思什么?   想一想儿子的话:“别人哭,我也哭。”一场轰轰烈烈的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如暴风雨般倾泻在孩子们的身上,瞬间击溃了尚不谙世事的感情的防线。可心灵的净化不是发自心底的真情的流淌,而是相互之间的模仿、相互之间的感染,似乎感恩教育成了感情的模仿秀。于是出现了“现场的感恩教育效果扎扎实实,会后感恩的痕迹却寥寥无几”,仅停留在了嘴皮子上或作文本上。   与其偶尔的感恩教育,不如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习惯的形成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   想一想孩子的话:“回到家,对自己的父母不用那样。”感恩,还分家里家外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合拍甚至脱节,拷问的又该是谁呢?经常看见的是,在学校的同学、老师面前,我们的孩子都彬彬有礼,都是标准的好孩子;可是转眼离开学校的环境,孩子就一反常态,回归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在家里,父母、奶奶、爷爷、姥姥、姥爷都围着他转。在学校里,他仅仅??班级的五十分之一,失去了中心的位置,不再有优越感。所以,家校相脱节的教育又怎能让感恩教育成为常态、成为习惯呢?   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我们朴实、纯洁的孩子感觉不到自己是中心,学会知恩、感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少了许多怨天尤人的不平。   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学生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但愿做父母的你我他、为人师的你我他懂得一个道理:只有随风潜入心,才能润人细无声。与其轰轰烈烈地被感恩,不如让习惯养成成为持久。   参考文献   [1]林格 《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清华大学出版社。   [2]为“生命middot;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叶澜教授访谈录.《教育研究》。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