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伤寒论》真武汤条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议《伤寒论》真武汤条文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议《伤寒论》真武汤条文 马洪艳1 陈金荣2   (1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方药教研室 830011)   (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 830054)   【摘要】 《伤寒论》是重要的中医典籍,其中的真武汤一方乃是治疗阳虚水泛的经典方剂,其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辩证属于阳虚水泛的各种疾病,其治病范围之广、取得疗效之好不得不为世人所惊叹。然而若想取得如应桴鼓之效,必须在准确辩证的基础之上。若想准确辩证又必须深探仲景先师之原意,此处吾将其原文试析,以成良效之根基。   【关键词】 伤寒论 真武汤 条文   【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1-0360-02   真武汤首见《伤寒论》太阳病篇,第八十二条条文:“太阳病发热,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另一条条文见于少阴病篇,三一六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真武汤方:茯苓 芍药 生姜各三两(切)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苦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就脏腑而言太阳经包括小肠与膀胱二腑,少阴经包括心肾二脏。肾与膀胱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腑为阳,脏为阴,太阳主腑,少阴主脏。表为阳,里为阴,由此可以得出太阳与少阴相为表里。   两感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热论》曰:“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两感于寒”是指相互表里的阴阳两经的经脉及所属脏腑同时感受寒邪,表里同病,脏腑俱伤,营卫不行,预后不良的危重证侯。仲景先师继承发扬了《黄帝内经》学术思想,《伤寒论》中虽无两感之名,但有两感之实。太阳篇三十八条条文大青龙汤方之后第三十九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发之。”在本条文中可以看出仲师明确警示,要“无少阴证者”才可“发之”即用太阳之正治法——汗而解之。同时也就明确了在太阳表虚时是会有直入少阴的变证发生的,所以在这里要明辨有无少阴证,才可论治。此条明确太阳伤寒伴有少阴证时,切不可用大青龙汤等诸如此类的太阳治法治之,同时也说明太阳与少阴两经是可以同时为病的。   《伤寒论》第九十二条条文太阳中篇有论“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此条文在太阳篇,对于“发热头痛,身体疼痛”我们应该是熟悉的,因为这是太阳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但此处仲师并未按太阳之治法,用麻黄或桂枝类。反用了少阴病代表方四逆汤,只因当中所言“脉反沉”,“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此处虽病发热头痛但脉不浮反沉。这就需要我们警觉了,但有太阳之症,而无太阳之脉。依少阴病提纲所言:“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我们知道脉沉是少阴病的典型脉诊之一。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此文所述包括太阳病的典型症状,少阴病的典型脉象。 “观其脉证”所观内容包括脉、证两项内容,依其所观,辨病机所在,此机包括内容甚广:内外、表里、虚实……后虽言“随证治之”实为随机治之。脉证是我们“察机”凭借,倘若二者所反映的信息是一致的,自然无可厚非。但如果二者所反映的信息不一致甚至相反,我们该如何取舍呢?是从脉还是从证?本条条文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很明显仲师已经很明确的给出答案—舍证从脉。不顾太阳病的症状,依从少阴病之脉给与少阴病之经典方剂:四逆汤。   太阳病之正治法即为汗而解之,因为就太阳病来说,多因外邪袭来所致,病位浅,正未虚,此时运用辛温解表或调和营卫之法,鼓舞正气,作汗达邪,使外邪随汗外出,以使机体恢复正常。但这个取汗的度一定要把握好,如仲师在桂枝汤将息法中所言:“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即是明证,如此之谆谆告诫在若干条文中出现,切实需要后学们慎之。   在太阳病篇的真武汤条文中言“太阳病发热,汗出不解”由上文论述可知病太阳者,汗而解之是其正治之法,但为什么此处反而“汗出不解”呢?汗后没有热退身凉,仍发热,并且出现“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等诸多变证。清代著名医家郑钦安对此解释为:“其人内本先虚,复感寒邪,今得桂麻协和阴阳,鼓邪外出,大汗淋漓,而肾中一线之元阳乘其气机之鼓动而与汗俱出。”就是说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病人的体质问题,病人此时是得了太阳病,但关键的问题是其本气素虚,这往往是容易被医者忽视的。太阳病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