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瓦尔登湖》中的隐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瓦尔登湖》中的隐喻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论《瓦尔登湖》中的隐喻 李登科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梭罗的《瓦尔登湖》特别重视隐喻,不但诸多意象背后凝结深意,如“爬虫”、“瓦尔登湖”、“鹰”等,而且整体结构也是一个庞大的隐喻。文本采用了以夏季始以春季结束的结构方式,以此来象征人的精神历程的循环往复和生命的生生不息。 【关键词】《瓦尔登湖》 隐喻 意象 结构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1-0052-02 梭罗的《瓦尔登湖》特别重视隐喻,不但诸多意象背后凝结深意,而且整体结构也是一个庞大的隐喻。 一 意象 浪漫主义者把隐喻看作诗歌的同义词。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大量使用这一修辞手法,大大增加了文本的内在张力,提升了语言的诗意化程度。 《瓦尔登湖》有一个爬虫的故事,它从“一只古老的苹果木桌子”的干燥桌板中孵化了出来,在这个故事中,喻体是那只虫子,喻旨是人类生活发生根本改变的可能。生活中的梭罗极力疏远人群,爱默生称他是“不能与人交流的豪猪”。由于他在社会中的不自在感,“一八四五年七月四日,独立日”,“我第一天住在森林里”,并进行了富有宗教意义的“晨浴”。这多少有点像入山修行的查拉图斯特拉,而这也暗示,终有一天,他会离开这文明边缘地带,即瓦尔登湖畔,作为人类精神导师的形象,重返喧嚣的社会。瓦尔登湖成了沉思、写作、维持健康生活的地方。梭罗翻译过《哈里维萨》,其中有一章“湖边”,书中的人物只要想起这对湖畔,就会重获那古老的虔诚信仰,瓦尔登湖同样有如此的魔力,或者说,是梭罗赋予了这个湖这样的魔力。“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天性的深浅”。瓦尔登湖之水清澈、永不枯涸的特性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尚存的一线生机。梭罗像神灵一样自由地在瓦尔登湖畔来去,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思索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像鲁滨逊一样,他演绎着十九世纪的传奇,依靠自己的智慧、劳动,为自己的精神理念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让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无懈可击。 自然界的万物生灵都在日夜躁动着,他们和梭罗平分瓦尔登湖畔的领地,他们是平等的,甚至梭罗会以动物的面目出现,比如一只在空中翱翔的鹰“它并不像一只蝴蝶那样翩跹,也不像较大的那些鸷鹰似的扶摇。它在太空中骄傲而有信心地嬉戏,发出奇异的咯咯之声。它独自在那里嬉戏,似乎也不需要一起游戏的伴侣,它并不孤寂,相形之下,下面的大地可是异常的孤寂”。在鹰的飞翔里,渗透了梭罗改良社会,安抚自我的强烈愿望。 梭罗是个理想家,对人类的将来充满了乐观的希望,因此,在《瓦尔登湖》的叙述里,梭罗并没有忘记现实需要。铁路在《瓦尔登湖》中即是工业文明的代表物。梭罗说:“不是我们踩着铁路,而是铁路踩压着我们。”他对铁路的描述从声音入手。一开始这声音几乎听不到,接着像是顺理成章地写道:“在最后的半小时里,我听到了火车的哐啷声。铁路的出现自然而然。”然后梭罗用了九大段来写“铁路”这一主题,他一再强调铁路在瓦尔登湖风景中的重要地位。他说:“很自然地,这铁路成了我和社会的联系枢纽。”这时的铁路是自然的装饰,是自然的一部分。当他第二次提到铁路时说:“火车的呼啸声不管寒暑穿透我的森林,像鹰的尖叫穿过农夫的小院,告诉我许多商人又到了小镇。”梭罗这次把火车显示的商业社会的节奏与鹰的贪婪又联系了起来。有的时候,隐喻在梭罗这里只是支好玩的三梭镜而已,它散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这时候,我们只须颀赏文字的美,至于文字背后的深刻意蕴,那是原本就不存在的事物。 二 文本结构 《瓦尔登湖》以四季轮回的方式谋篇布局,这样的结构同样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隐喻。 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是作者有鲜明的意图,另一方面却和作者复杂的心路历程有密切的关系。 《瓦尔登湖》与《康科德河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行动和思考的秩序是被时间所规定的,这绝对是有意而为之。《瓦尔湖登》第一章“经济篇”是全书的前言,最后一章结束语则是全书的收场。在第一章里,梭罗对市民们的各种“疾病”做出了诊断,他说:“大多数人,即使在这个比较自由的国土上的人们也仅仅因为无知的错误,满载着虚幻的忧虑,忙不完的粗活,却不能采集到生命的美丽果实。”在《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这一章里,梭罗开始了他湖畔生活的叙述。这时候正是夏天,且作者告诉我们,“我第一天住在森林里”,“凑巧的很,是一八四五年七月四日”。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是美国独立纪念日。这样的日子,太阳也是新的。林中实验就这样开始了,这是一场革命。夏季是万物兴旺、生灵躁动的时候,梭罗种下了“豆子”,也种下了不死的信念。秋天迎来收获,冬天既代表死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