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羌族史研究综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百年来羌族史研究综述   摘要:对羌族史的回顾对于重建羌族文化起着关键作用,有利于更准确整理和挖掘其文化脉络。近百年来对羌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羌人的来源与流变、分布与迁徙、与各族的互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本文比较详细的介绍了相关的专著和学术论文,并作以简要的梳理和分析,指出仍需加深研究力度之处。   关键词:百年;羌族;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K281.7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9)03-0112-05      羌族研究在我国民族研究中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2008年中期至今,学界展开了对于重建羌族文化的活动,为了更准确的整理和挖掘羌族文化本来面目,笔者认为对于羌族史的回顾是至为重要的。本文就近百年来羌族史的研究成果作以总结。   民国初期做开创性研究的学者有董作宾、胡鉴民、王文萱、闻宥、刘恩兰、庄学本、马长寿等。他们研究的重点倾向两个方面:一是羌族的族源。例如董作宾《殷代的羌与蜀》 (《说文月刊》1942,7)、丁?X《史上羌民之记载分析》(《边政公论》1944,5)、刘朝阳《小乙征羌方考》(《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第五卷,1946)、白川静《羌族考》(甲骨全文学论丛第九册,1958)等;二是探讨羌民的社会文化生活。如庄学本《羌戎考察记》(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7)、胡鉴民《羌民之经济活动形式》(《中山文化学院民族学研究集刊》,第四期)、王文萱《四川西部羌人之信仰》、吕朝阳《羌民生活一瞥》、闻宥《川西羌语之初步分析》(《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1941)等。国外学者中,目前能检索到的最早有关羌族研究的论文是日本学者中岛敏1934年发表在《历史学研究》1卷6号,主要探讨宋和西夏战争对西羌的影响。建国以后,国家组织了大批专家学者,对羌族地区进行详细的社会历史调查和羌族语言调查,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61年四川少数民族调查组羌族小组编印了《羌族简史简志合编》、《羌族》二书,主要对当时羌区的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等进行了详细的考查。60年代以后,民族研究工作迟滞。80年代以后,羌族研究重新活跃起来,在学者们的努力下,使对“羌”的研究逐步形成覆盖民族学、民族史、民族语言等各领域的综合性学科体系,显示出多元化的发展势头,下面本人就羌族史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学术专著类:      (一)羌族源流:   任乃强著《羌族源流探索》(重庆出版社1984年版),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述羌族的形成及其创造的文化,阐释羌人是如何从羌塘高原形成并逐渐与华夏文化产生关系,羌族如何演变为藏族等;下篇主要论述从羌族派生的各民族,分析考辨它们与羌族的族源关系。包括吐蕃、东女国、党项、宕昌、达布以及西戎、北狄、月氏、白狼、濮等等。任乃强先生提出古羌人的迁徙与盐池分布地的关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认为吐蕃、月氏、西戎等都是由羌族派生则过于偏颇了。   何光岳著《氐羌源流考》(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该书把羌族繁多的支系进行了一次颇具规模的整理、分类研究与论述,用模糊史学与泛史学的理论观点,阐述戎、氐、羌各支系的源流、分布、迁徙、演变与融合等过程,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认为羌族是一群人数众多,迁徙分布范围广,影响深远的古老民族,是构成中华民族的重要主干。并认为广义的羌人包括“戎、氐、羌三大部分”。何光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遍搜有关氐羌民族史的资料,正如其前言中所言“不论零篇残简、寸楮半牍,凡涉及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学、古文字学、考古学、民俗学、地名学、天文学、动植物学及古农史等方面资料,都加以搜集、推敲、精选”,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马长寿《氐与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中在论述羌人的来源时,以考古材料不充分为由没有对古羌人族源作以定论,只是推论在新石器时代,羌族应是河曲一带新石器文化的主人。      (二)羌族通史   周锡根、李绍明、冉光荣著《羌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论述宋以前的羌人,下篇介绍宋至近现代的羌人。全书论述比较详实,分期阐释不同朝代的羌人的社会状况,涵盖面广,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及由此导致政府对羌政策的变化,同时也比较详实的记述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羌人与汉及其他民族或同化或融合的过程。   黄烈先生著《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 (人民出版社,1987)一书中选择记述了古羌、西羌、东羌和后秦羌人的社会生活状况。王钟翰主编《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第三编第六章“氐与羌”中记述羌人的兴起和发展、第五编第四章“党项”,记述了党项的来源及消亡的过程。田继周《先秦民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第四章第三节“商代的民族和民族关系”一节中详细介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