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洛阳长江漂流队重访:我们征服不了大自然
眼前的王茂军,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年男人,历经世事的面孔,微微隆起的肚腩,毫发不乱的分头,明显的白发,过着份平淡的庸常生活,偶尔会熬夜守着电视看看意甲联赛,那也是家居男人最普通的一周一次的精神放纵。总之,他是那种走进人群会立马淹没的人。
如今王茂军很少对人谈起22年前那激荡世界的漂流壮举,在今天的洛阳街头随便问一问,也很少有人还记得二十多年前的漂流长江的那段往事。支持他的人愤愤地埋怨人们对过去的淡忘,“现在的年轻人只对花钱去河沟里漂流特别感兴趣”。他也只是悠悠的说一句:“这不正常吗?历史上比我们显赫得多的事不都抹平了吗?”
当年,那不平静的长江
1977年美国著名的漂流探险家肯?沃伦成功地漂流了印度恒河上游。然后别人问他下 次的目的地,沃伦指着喜马拉雅山意气风发地说:“只有山的那边,伟大的长江没有被人征服。”从那以后,肯?沃伦开始向中国有关部门申请漂流长江。1985年,国家体委以80万美金的价格,把长江的首漂权卖给了美国肯?沃伦激流探险公司,消息传出,舆论哗然。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全长6300多公里,但落差是世界之最,5600米,作为漂流,它是世界纪录,就像登山要登珠峰一样,意义是显而易见的。长江不同于恒河,中国人也不同于印度人。
令肯?沃伦没有想到的是,早在1979年就已经有一个中国人想要漂流长江了。他就是四川乐山人尧茂书。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进行了五六年的准备工作。1985年6月20日,他驾驶“龙的传人号”赶在美国人之前,单人独舟在长江源头下水。在历时33天,漂了1100公里后,他牺牲了。用生命捍卫了长江的首漂权。
1986年7月,肯?沃伦开始了第2波次的行动。他带领中美联合长江漂流队从源头开始漂长江。然而存他之前的6月,两支中国漂流队再次抢在了肯?沃伦的前面在长江源头下水开漂。而王茂军率领的洛阳长江漂流队是最先最终完成漂流整个长江的队伍。哪怕当年不去漂流长江,
也要登山或干别的
自费组建长江漂流队伍的初衷也非常简单。王茂军回忆,1986年2月,朗保洛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介绍长江漂流第一人――尧茂书的文章后,便深夜找到他“茂军,我们当首漂长江第队怎么样?长江是世界上唯一尚未被人类征服的大河,征服它,是一件壮举。”几个志同道合的洛阳青年一拍即合。
人迹罕至的蛮荒高原、长江之源,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虎跳峡,王茂军一行一路与激流险滩搏斗,在沱沱河段,八个人断粮几日,靠苦涩的河水果腹,饿至极致,拔下野草填充肠胃,仍笑称“羊能吃,人就能吃”。就这么高唱解放军进行曲,路向前,直至完成了“地球上最后一次伟大征服(美国《华盛顿邮报》语)”。
“这几个人,打开了生活的又个层面,使自己的生活不论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厚度,同时,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证明了我们的存在,以及存在的价值。记得一个朋友来信,写有这样的话:‘你们不是站在高坡上呐喊,而是在泥泞中奋进……’这就是人生,而这样的人生才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漂流日记中队员如此写道。
然而,伟大的征服也意味着伟大的牺牲。据王茂军介绍,当年洛阳漂流队的17名队员中除洛阳市公交公司职工杨红林失踪外,还有一人失踪、两人遇难,他们分别是洛阳五三七厂职工张军、洛阳机务段职工孙志岭和云南人雷志。4条鲜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滚滚长江中。
孙志岭,洛阳机务段工人,35岁,父母唯一的儿子,在漂流虎跳时不幸遇难。为支持漂流队,他两次瞒着父母去上海设计和购买密封船,并且悄悄地找姐夫的好友借了8000元钱。在当年争闯中虎跳任务时,他曾向队长王茂军请缨“杨红林、张军都为漂流长江献身了,我下了决心,不行就找他俩去。我们漂流队的旗帜要永远向前!要是我死了,你们要给我儿子讲,我为什么要漂流长江。骨灰一定分三份,一份投入金沙江,让我继续漂流;一份埋在遇难处,看长江滚滚东去:份送回故乡洛阳,葬于生养我的土地… ”
在漂流长江时,24岁的云南籍青年雷志是洛阳长漂队唯一位遇难的非洛阳籍队员,生前是金沙江木材水运局工人。在单位不同意甚至没来得及写信告诉任何亲人的情况下,雷志跟着路过家乡的洛阳长漂队出发了,但22天后,刚漂过1300多公里激流险滩的雷志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王茂军说,漂流前,他们都不知道漂流为何物,队员中也有没人搞体育的。当时漂流长江的主要原因是与美国人争夺长江首漂权。同时,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有那个时代的影子,他们也是。经历过“文革”后,他们需要个发泄情绪的渠道,哪怕当年不去漂流长江,也要登山或干别的。
曾经在莽原浩瀚的夜空下,几个勇敢的漂流人仰望漫天烁烁闪光的星星,心驰神往,“我们这些星,不算明亮,但不知会有人看吗?”
光环褪尽后的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