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洛扎朵宗遗址
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吸引我的不是那些绝世的风景和独特的民俗,而是那些矗立于世外,被人遗忘的废墟。喜欢走在那些断墙??壁间的感觉,踩在碎石瓦砾间,触摸那些或光滑或粗糙的石壁,心中总会升起异样的感觉,仿佛是走在时空隧道里,心常常被某些不为人知的人和事充塞着。行走之间,那段历史好像又鲜活起来。
在洛扎新县城的青石板上走过,不宽也不长的街道两边,商铺林立,不知哪家店铺的音箱传来浓重的金石之声,周围也就弥漫着属于这个时代特有的音符。偶尔身边路过的女子,短裙、长靴、黄发,脸上浓墨重彩,那感觉,仿佛是行走在拉萨繁华的街头。
在偶尔抬头间,发现城东南侧的山头上有些断墙,顺山势分布悬崖上,斜阳很好地把它的剪影勾勒出来,苍凉、遥远!
县上人说,那是过去的县府所在地,也就是朵宗遗址。我一听“朵宗”两字,突然想起很久以前看过的一本写于18世纪的书,书名《旋努达美》,作者朵嘎?次仁旺杰就是洛扎人,因为喜欢这本书,还专门查过关于作者的资料,据说,次仁旺杰的童年就是在洛扎“朵宗”里度过的。
看着那些深黑色的剪影,那一瞬间,心竟有些颤动,萌生出了一种不可名状的情绪,强烈地想上去看看。
向乡人打听上山的路径,说是有两条路。一条直接从洛扎镇前面上去,羊肠小道,呈之字形,盘山而上。另外一条路是开车到后山的小村处,再走路上山。
我们选择了后者。
周围群山环绕,“朵宗”所在的山头在群山之中,实在只能算是一个小不点。过去,像这样的小山头,因为险峻,易守难攻却又离大道不远,常常是家族、政府、寺庙选址时的首选之地。
每每看到那些屹立在山头、居高临下的废墟时,我首先生出的感觉就是“安全”。在这些深山峡谷里,在历史的某个阶段,想必人心是非常动荡的吧?动荡的人心是不是就是靠住在这些屹立于山头之上、居高临下的夯实的堡里才能寻找到一份安全呢?还是仅仅因为“威风”才屹立于山头?
不得而知。
下车后,沿着一条宽阔的土道逶迤前行,靠山一边有四五户人家,静悄悄的。“朵宗”山脚下是大片大片农田,这个季节正是收获的时候,青稞在地里已经集成了堆、豆荚也“噼里啪啦”地爆裂,喜悦的农人、觅食的鸟儿都在这个时节,把快乐恣意地撒在田间地头各个角落!
无论什么时代,人间的烟火总是一样的热闹和繁盛!近在咫尺的古堡,立于峭壁之上,破损的墙壁依然美丽。断垣残壁在阳光的映照下,昂然屹立,冷峻而静穆。没了人间的烟火,它已立于世外!
前行不到100米,见山坡上有条羊肠小道,弯弯曲曲向上延伸。看到山坡上铺满薄薄的碎石片,随手拿起一块,黑亮亮、光滑细腻如同抹过酥油一般,心就那么动了一下,脚不由自主地离开大道,往山坡上爬去。
上行约30米有一平台,一条古道斜斜地伸进堡里,宽度足可让四匹马并排走过,用的全是片石,顺着山崖盘旋而上,延伸入“宗”的大门;悬崖外侧是用碎石片砌成,层层叠叠,足有3米来高。从宽度和结构看,这里应是“宗”出入的主要通道。想象一下,当年的宗政府在悬崖峭壁上修路时,没有机械、没有水泥,靠人工一点一点在峭壁开凿出这么一条宽阔的道路来,将齐聚多少男女在这里辛苦劳作啊。
在历史的某个阶段,这里也是一个大工地,也曾尘土飞扬。只是时过境迁,如今这里除了摇曳的荒草和孤独的乌鸦,几乎见不到其他生命了。
在崖的尽头,有个类似于拱门的地方已经塌陷,只能踩着碎石翻上去。上去后不到10米,临崖一面已经彻底垮塌,缺口不到半米,如果在平地,不费力就跨过去了,但在这悬崖上,下面就是数百米的深沟,看着腿就发软,哪还有胆往前迈!
原路退回。
脚下踩着黑黑的碎石块,想象着当年的脚下之地,可是整齐油亮的青石大道,看着蓝天下历经千年仍然昂然屹立的石墙,曾经有无数的达官贵人或平民百姓从这条道上进堡出堡的吧?那也该是人声鼎沸、车马喧腾的吧?只是经过千年的风雨侵蚀,历史已经把这条车水马龙的通道变成了碎石土粒、杂草丛生了,怎不让人感叹世间沧海桑田的变化!
废墟下面有个小寺庙,也是关门闭户。我们山上山下地逛着,游荡在历史的尘烟里。我甚至在这片废墟里找到一个漂亮的石刻佛像,匠人把雕刻的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中间3尊佛像线条流畅,人物丰满,四周的佛像头部??缺。
从整个布局来看,这应是很大的一面,也许是某个佛堂的墙壁吧,在“宗”
被毁掉的那一刻,这面刻满佛像的墙壁也轰然倒塌,只留下这四方的一块,夹杂在其他碎石片里,经年的等待叫做“缘分”,在今天这个暖暖的午后,进入了我的视线。
看着它,仿佛看着一面可以照透历史的镜子!于是,它不再是一片普通的石块,而成了我日日摩挲、顶礼膜拜的古物!
洛扎宗过去是西藏最重要的13个宗之一,建于帕竹王朝时期,也是帕竹王朝重要的刑律执行地。为此,在“宗”所在地,还建有70余米深的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