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牛街彝族民俗文化拾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弥渡牛街彝族民俗文化拾贝   弥渡牛街彝族现主要分为两个支系,即“迷撒拔”和“罗罗泼”。“迷撒拔”主要分布在木掌、荣华两个村委会,“罗罗泼”主要分布在龙街、马安、团结等村委会,当然其它村委会亦有零星分布。牛街彝族大约在明代中期就已在牛街各地零星散居,团结、龙街、木掌等地的彝族先民是明代晚期从今天的南涧县新民、无量等乡镇境内迁来的,并且都承认是南诏后裔,这一点已得到有关专家的考证和认可。通过近500年的繁衍发展与文化积淀,牛街彝族一直传承和延续着彝族独有的民俗文化。我们从打歌、跳菜、服饰等方面走近牛街彝族,认识并了解这支古老民族的民俗文化。      打 歌      牛街彝族人从小看的第一支舞蹈是打歌,从小听的第一支歌是山歌。打歌是牛街彝族独特的一种文化习俗,“芦笙一响脚杆就痒,笛子一吹调子就飞”。彝族人从懂事起就会打歌,成人后人人爱打歌,个个善打歌,打歌是彝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彝族打歌是一种古老的原生态民间艺术,是一种大众的、健康的娱乐活动,是歌、舞、乐三者合一的综合舞蹈,具有较高的表演和欣赏价值。山歌极具地域风情和文学氛围,舞步粗犷亦不乏轻盈灵动,音乐旋律优美欢快,歌场热闹非凡,精彩纷呈,是当地民间文化的大套餐。时至今日,打歌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从侧面折射出牛街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活富足。这些深藏在哀牢山深处原汁原味的古老文化遗产,以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为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族文化锦上添花。   打歌又名“跳三弦”、“跳脚”、“三跺脚”、‘左脚舞“、“叠脚舞”、“跳歌”、’跳芦笙”,其起源和功能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祭祀活动。古代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祭农神、祭龙、赶庙会)都涉及到欢庆祝贺的礼仪,这种礼仪最初由祭祀巫师执行,后来为突出欢庆祝贺逐步演化为参加活动的人集体狂欢。二是纪念活动。三国时,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后,云贵一带统治安稳、政治清明,官方为庆祝盛世,纪念平定功绩,主办系列庆祝活动,沿袭至民间流传开来。三是反映劳动现象。就如劳动创造人,劳动产生语言的学说同理,劳动产生了打歌,并促进了打歌发展。打歌舞蹈的动作很多是劳动的姿态,内容大多涉及劳动生产以及狩猎活动。体现了彝人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淳朴勤劳的情操。四是表达爱情。爱情是一个古老永恒的主题,和文学艺术渊源深厚,相伴而生,相辅发展,许多年轻人为爱而打歌。打歌是彝族青年追求爱情、向往美好的一种激情舞蹈,打歌促成了爱情,爱情使打歌生生不息。可以说,打歌场就是人才交流市场,打歌就是才艺大比拼,青年男女就是通过打歌来挑选意中人的。   在同一歌场上,往往多种功能同时凸显,相互融汇贯通。但在后来的演化发展中,劳动、爱情的成分越来越重,越来越突出,体现出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爱情,向往幸福的思想愿望。随着科技进步,时代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交往沟通合作的方式越来越多,甚至可以跨越时空,彝族人的打歌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最佳方式,通过打歌来调节身心,表情达意,展示自我心灵,成为向外界宣传本民族文化的媒介。   歌和舞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牛街彝人爱唱山歌小调,他们在田间劳动、喜庆日子、谈情说爱时哼唱山歌小调,用这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彝家有歌谣“不弹弦子不上路,不唱山歌不出门。男弹弦子绕路去,妹唱山歌绕拢来。”   山歌是一种文学艺术成分较高的民间小调,由词曲两部分组成,像律诗一样凝练简要,像对联一样工整对仗。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对劳动、生产、生活、爱情、亲情、友情作阐述表达,或讴歌或诉怨或讽刺。其涉及内容广博庞杂,生活就是内容,情感就是内容。可以说山歌是打歌艺术形式中最具时代感和活力的部分,一般均由男女对唱。   山歌的词有一定的格律,由主体部分和衬词部分组成。每一种格律的山歌衬词部分固定不变,主体部分则可自由替换。牛街彝人山歌多为“古诗式”和“对联式”。不同的格律衬词也不同,主要有“阿苏则尼哟了”、“好是好玩尼就是害呀害羞羞”、“阿苏则尼翘着,细绳尼个甩着,大风丫口等着,阿表妹上搂着”等。   牛街彝人的曲调主要有欢快式、忧伤式、深情式三种。山歌最本质的部分不是格律,也不是曲调,而是词所反映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山歌的思想内容即主题部分有典故式,一般和故事传流有关,如采茶调、赶马调;即兴式,根据实际情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如“我是你上想极了,你是我上给挂着”);套路式,有固定的章法和套路较为格式化。(一般以“唱玩来来唱玩来,一家一调唱玩来”开头)。   山歌的思想内容,即主体部分,一般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表达爱慕倾心,如“细白皮肤瓜子脸,水细腰条称郎心”,“妹是山中牡丹花,郎是蜜蜂来采你”,“丢失黄金不可惜,可惜小妹嫁别人”。表达思念和牵挂,如“白天想你打瞌睡,晚上想你睡不着”“好久不走这条路,好久不遇小心肝”“铁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