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客家走古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闽西客家走古事   “转眼又到春节,放鞭炮、吃年糕、守岁都是我们大部分人所熟知的新年习俗。但还有不少有意思的民俗散落在祖国各地。这次,摄影师朱洲平深入闽西客家村落,真实记录了当地新年:走古事”。      细节:他们的表情      罗礼元家的门前,已聚集起了许多的村民,院子里到处都堆着蔬菜、豆制品等做斋饭用的原料,还有大堆的碗筷瓢盘,他家已忙乎了好几天了。从正月十二开始,罗坊乡下罗村第5、6、7三个村民小组参加走古事的几十个村民,就都集中在他家吃斋饭,已是第三天了。今天早饭后,一年一度的罗坊走古事活动就要开锣了。   “因为我家院子大些,村民们大家也都抬举我,最近这几年来。几乎每年都在我家做走古事的准备。”他不停地忙进忙出,他说“按老规矩,走古事由每个房系出一棚古事,每房系的大房来组织筹备走吉事、做斋饭的事情。现在情况变了,改由几个村民小组合作,出一棚古事,老规矩也改喽”。   令年走古事,他们这三个村民小组轮到出第一棚“天官”古事。“天官”古事轿台已停放在门口,扮演“天官”和“护将”的两个小孩子也已经在里面吃早上的斋饭,负责化妆的村民在一旁,等着往孩子们脸上涂抹油彩。   扮“天官”的孩子名叫罗伟鸿,今年7岁,上一年级。问他第一次上那么高的地方站着做“天官”怕不怕掉下来?他摇摇头说不怕。他父亲在一旁显得比孩子还兴奋,“被选上做天官的孩子,将来会有好运的”他父亲这样告诉我。吃完斋饭孩子马上被抱去化妆了。没多久,孩子的两片脸颊被沫上鲜艳的玫瑰红,两条眉毛和鼻子的两翼被涂上粗粗的黑色,再画上浓浓的大红嘴唇和额头中间的一撇红,三下五除二化妆就完成了。戴上珍珠绣球的官帽,套上浓黑的胡须,村民眼中的童子天宫就出现在众人面前。随着大门外的一声火铳轰响,他父亲抱起孩子往外走去,他要亲手把孩子抱上古事棚。这是孩子的荣耀,围在边上的孩子都向“天官”投去羡慕的眼神,更是他做父亲的有面子,村民们都很看重这点。   扮“护将”的孩子名叫罗泓彬,今年9岁。他已经很老练了,他说这是第二次上古事棚,第一次是在5岁那年,做上面的“天官”。他好像对上次走古事记忆依然深刻,他悄悄告诉我说:“最难受的是在上面口渴,要忍住,大人们不让我多喝一口水,因为不能下来小便。”   古事棚由木柱做成四方形状,周围装裱彩图画纸,固定在轿台上,中间竖立一根三人高的铁杆,“天官”直立铁杆上,用铁圈固定腰身。下面是扮作天官护将的武官,坐在轿台上。每个古事棚大约400余斤重,规定由18人拾,可以轮换歇力,一般每个古事棚总会安排三班60人左右来抬。   罗礼元介绍,参加走古事的后生,正月初三初四后就耍开始上山练脚板。他说“现在的后生大多在外打工,没有脚力,到时候跑不了一圈,所以就更加得提前练练脚力了。”接老规矩,正月十二开始吃斋三天,十三日沐浴净身换内衣,斋戒期间不得在家里同房。他乐呵阿地说“规矩是规矩,执行还得靠大家自觉了。不过斋饭大家还是都过来吃的”。他继续介绍,一次走古事吃斋,大约需要黄豆60到70斤,大米500到600斤。这些黄豆大米在以前都是大家凑份子出的,分到每家每户大约是半斤黄豆和五斤大米。另外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最近几年,乡政府给每棚古事有4000元的补贴。   大门口的古事棚已装扮停当,“天官”美髯垂胸,手执如意,身披蟒袍,长袖飘飘,宛若天上神仙下凡。一声铳响,古事轿台起驾,后生们簇拥着“天官”古事棚,开始了今年的走古事活动。他们先来到家庙,这时老人们已在家庙里燃起了香烛。满地的爆竹也开始燃放,后生们抬着古事棚冲进遍地炸响爆竹的家庙前空地,奔跑一圈,然后马不停蹄来到宗族总祠。      传统:这里的风俗      罗坊分上、下罗村,一共有7棚古事,上罗村3棚,下罗村4棚,每棚各自先走完家庙,再到宗祠汇合。进宗祠广场有规定,   “天官”第一棚进,接下来是十番鼓乐、彩旗队、香烛供台、万民宝伞和三太祖菩萨轿,然后是李世民、刘邦、刘备、杨六郎、高贞和周瑜的古事棚。当古事棚来到宗祠广场入口处时,稍作停留,等待执勤人的信号。火铳一响,古事棚风一样冲过广场,奔向广场的另一头,再折回,按次序排列在宗祠的大门前。7棚古事全部进入宗祠广场后,列队告知宗祠里的先祖:新一年的走古事,又开始了。   走古事的来历,在当地有两种说法。一说清代康熙年间,罗坊在湖南武陵做县令的十四世祖才徽公,见家乡时常闹旱灾和水灾,当他告老还乡时,把当地的走古事习俗引入家乡,在每年的元宵节请出天官和诸帝王奔走巡游,祈求百姓不再遭受洪涝灾害,保佑一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久之,便成为罗坊一地过元宵的习俗。男一说是“魁星”说,传说清乾隆年间,一次乾隆帝微服私访下江南途中,由于粮食所备不足,受同船客人经营烟号的罗坊乡人赖氏十三代孙赖存觉的接济。乾隆帝回朝后,敕封赖氏烟号为“烟魁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