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古城:见证逝去的繁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海古城:见证逝去的繁荣   河西走廊,这个具有世界声誉的狭长蜿蜒的走廊,曾经迎来送往了多少不同文化、族群、地域、国籍和民族的“主人”和“客人”。历史的沧桑变化,文化的兴衰更替,族群的迁徙流动,地域交通的辖制脉动,社会记忆的清晰模糊,这一切都要从祖先们留给我们的“遗产”中去寻找蛛丝马迹,去体会和想象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文化之谜。      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的古道驿站已经湮没在历史的滚滚风尘和今日的旅游喧嚣中了,容易“失忆”的现代人居然把新建的312国道(公路)当成了丝绸古道。不过,下面出场的“主角”倒是与这条国道有着为人易懂的地理关系。   从张掖至酒泉的国道两旁,呈带状分布着许多汉人城镇、农场和村落,元山子就是其中之一。从元山子往北看,是稀疏绿色覆盖的明花滩,如今居住着以裕固族为主体的六个民族。一条新建的公路像舞动的丝带从元山子通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境内。走在这条沙、石、土混合铺垫而成的公路上,可远远望见一座古城――明海古城。   这座原被称作古沙城的古城因位于自治县原明海乡上井村境内,故得新名――明海古城。古城在当地人称“东海子”的内陆湖泊的平沙湖滩上,加之附近地广人稀,使得古城虽遭受风雨沙尘的剥蚀湮没而遍体鳞伤、隐约现身(现在当地人不称其为“城”,而称其为“城墙”,可见被剥蚀湮没的程度),但仍巍然屹立,至今不失其古朴雄峙之貌。   在纷繁复杂的历史脉络中去揭示明海古城的变迁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对这座古城由来的解说和曾经居于其中的主人身份的确定等诸如此类的工作,只有留给那些具有考古学爱好和倾向的专业人士来做。1975年,甘肃省张掖地区文物普查队对古城进行了调查,之后的许多书籍都引述了这次调查的结果。《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志》的“文物古迹”节中说:“城四边长约为155米,成正方形,城南垣有瓮城,门东开,门宽6米,瓮城三面周长76米,与内城相接。内城门宽10米,城墙高10米,底宽10米,顶宽3米,四角突出成扇形。可能建有角楼,城内外曾发现汉砖、陶片、铜箭头、五铢铜钱等。据考证为汉、唐建筑遗迹。”正是根据这次调查结果,1981年10月,古城被甘肃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明海古城究竟是汉、唐时期的哪个城呢?为解开谜团,1988年9月,北京大学王北辰先生和西北师范大学的李并成先生对古城进行了考察,他们认为古城是汉代的乐涫县、唐代的福禄县故址。   为了进一步解开古城之谜,了解汉唐前后和之间河西走廊的王朝更替与族群变迁是必要的。在周秦之际为乌孙、月氏所据,西汉初为匈奴右贤王所领。元狩二年(前121),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打通了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道路,始置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之后,东汉、曹魏、西晋历代相沿,东晋时,河西之地先后为“五凉二秦”所制。唐时,河西属陇右道。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起,唐朝政府悉调西北戍军前往关内平叛,河西走廊空虚,吐蕃乘虚攻陷河西陇右诸郡。后来,由于吐蕃镇将彼此混战,唐军乘虚于公元850年左右收复了陇右许多州县。约在公元872年之后,今裕固族的先民――从漠北迁来的一支回鹘人登上了河西历史舞台,移可汗牙帐于甘州(公元554年,西魏改西凉为甘州,为张掖称甘州之始),史称河西回鹘。公元1028年,甘州被西夏党项李元昊占据,一部分河西回鹘退居肃州(酒泉)、瓜州(安西)和沙州(敦煌)一带,并与西州(高昌)回鹘保持密切联系,于公元1081年,也就是宋神宗元丰四年以“黄头回鹘”之名出现于汉文史册。   在这条数十个族群你来我往、北徙南迁的文化走廊上,明海古城的历史沿革又是怎样的呢?据施爱民先生《金张掖史话》撰述,明海古城是西汉元丰年间所置的乐涫县城,隶属酒泉郡管辖。乐涫县名的来历,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张掖郡“ 得千金渠西至乐涫入泽中”,可知乐涫境内因有大泽而为其名。东晋永和元年(345),前凉的统治者张骏在今骆驼城设置了建康郡,乐涫县遂为建康郡管辖,延至北凉。北魏太延五年(439),北凉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所灭,乐涫县归属北魏。据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成书的《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平北凉于乐涫追杀沮渠茂虔后,改乐涫县为戍,隶属敦煌镇管辖。孝文帝时期又复改戍为乐涫县。隋代时又将乐涫县为镇。唐高祖武德二年(619),改置乐涫县为福禄县。唐代宗永泰二年(766),甘州城被吐蕃攻陷,福禄县随而陷废。100多年后,河西回鹘入主河西,尽管辖制与名称不详,这座城却肯定与河西回鹘之间建立了某种关系。      自19世纪末叶以来,西方数名探险家和学者发现了居住在明花滩这片衰败的草滩上的突厥语族群――撒里尧乎尔人的一部分族众。1953年,操突厥语、蒙古语、汉语和藏语的,却都自称“尧乎尔”的族群被中国政府识别和承认为一个民族――裕固族,而河西回鹘就是这个现代民族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