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麦积山石窟的开凿背景与价值.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麦积山石窟的开凿背景与价值    麦积山石窟的开创时代       麦积山石窟是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齐名的我国佛教四大石窟之一。它坐落在天水市东南45公里的深山密林中,突兀苍翠,秀媚天成,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朵蘑菇云冉冉升起,又像是农家码起的麦垛,因而古人形象地称它为麦积山,同样美称的山崖在麦积山附近还有豆积山、香积山等。    麦积山石窟创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目前,创建时的实物遗迹已经看不到了,但南朝梁僧慧皎撰写的《高僧传》卷――《玄高传》中说,十六国时期,与鸠摩罗什齐名的高僧佛驮跋陀罗(觉贤),有位高足叫玄高的,曾在麦积山隐居,同学者百余人,其中还有从长安来的昙玄等。佛教又称像教,如此众多的高僧聚集在一座古老的山林中修道,没有佛陀的像设是不能想象的,何况在它之前丝绸之路沿线的西域、河西一带已经开凿了克孜尔、莫高窟等著名的窟寺,所以这里当时肯定是一派像设庄严,僧众济济的佛教景象。山上至今有几块碑刻,透露出它的始开年代。一块是七佛阁栈道旁南宋绍兴(1131~1162)时的崖刻,它说麦积山“始建于□秦,成于元魏”。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三月刻的《四川制置使司给田公据》残碑,也清楚地写着麦积山“始自东晋起迹”的话。东晋是与十六国同时的南方政权,它与上引绍兴刻石的说法是一致的。此外,明崇祯十五年(1642)九月刻的《麦积山开除常住地粮碑》说:“麦积山为秦地林泉之冠,其古迹系历代敕建者有碑记可考。自姚秦至今一千三百余年,香火不绝。”说明直到明朝末年,山上仍有许多碑刻可以考证麦积山的历史,可惜那些碑记今天都看不到了。但古人眼见的东西,也是今人间接的资证,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记载和现有遗存,推断和确认麦积山创建于后秦,大开于北朝至隋代,而唐、宋、元、明、清和民国时期,都有塑像、雕刻、彩绘和规模不等的维修。    后秦姚苌、姚兴父子在位时,十分崇信佛教。我国佛教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鸠摩罗什大师,就是在后秦弘始三年(401)被后秦用武力从后凉夺过来,迎到长安的。罗什生于龟兹,在凉州(今甘肃武威市)住了17年,通晓梵、汉等多种文字,曾与后秦皇帝姚兴等800余人,在长安逍遥园译出佛经300余卷。皇帝崇佛,公卿大臣“莫不钦附”,一时后秦境内“事佛者十室而九矣”。地处关中西面的麦积山石窟,就是在这样的政治和宗教文化背景下创建的。    从地理环境来看,麦积山位于秦岭西端、古丝绸之路的东段。丝路南线从长安西出,沿渭水过宝鸡,经秦州去河西、西域,是开出最早和最重要的一段路。麦积山石窟建在东通关中,西达河西,北接陇东,南连蜀汉的秦州东南,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是佛教文化从西域、河西进入长安、洛阳的中间站,也是内地僧人南来北往的歇脚处。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以来,沿此路开凿的石窟、寺院数以千计,至今有遗迹可考的,秦州东有陕西彬县大佛寺,西有甘谷大像山,武山拉梢寺等等,麦积山石窟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所。       麦积山开窟的黄金时代       1953年,中央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组织的麦积山勘察团,调查登记麦积山窟龛共有194个。这些窟龛,除年代不明者外,有140多个确定为北魏至隋的作品。唐以后开窟较少,主要做了补塑、重塑或加绘的工作。这与云冈、龙门、莫高窟有大量唐宋凿窟的情况大不相同。究其原因,可能与秦州政治地位的变化有联系。    北魏至隋朝,秦州和天水郡两级地方政府的治所都在上?县(今天水市秦城区),而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大都十分崇佛。北魏虽然只占半壁河山,可境内的寺院却不下3万所,僧尼200万人。西魏、北周的寺院、僧尼数比这还要多。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地方官为了附和最高统治者的爱好,也为了给自己和家人祈福、做功德,因而开窟建寺的积极性也很高,加上民间信仰者的竭力奉献,就使麦积山的大规模开窟塑像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由此,虽然麦积山没有云冈、龙门那样依靠国家开窟的优越条件,也没有莫高窟可以借助于内地和西域大范围信众援助的便利,它主要由当地的官民来集资,但就是在这样的财力下,它仍然囊括了“冀城余俗,河西旧风”及长安、洛阳洞窟凿塑绘饰的许多特色。一千五六百年来,与国家支持开建的云冈、龙门石窟相媲美,也能同国际性杰作莫高窟相并列,这确是当时秦州一带佛教盛行的明证,也是这里民众巨大智慧和力量的体现。    唐承前代,从京西到陇右各州县,大部分地区都是国家开办的官营马监和屯田。地广民稀,供顿频繁,社会经济力量很有限,直到玄宗开元、天宝(713~756)前期,这一带的农牧业才有了较大的起色。这一时期,皇室、贵戚、大官僚出资建造的寺院仍在东、西两京和少数名山,对于地方性宗教场所的建设,唐以后各代政府不仅大都不会出资,反而有很多的限制。唐代秦州的治所在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这使麦积山离地方政治中心也比前代更远了。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