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翰林赵雪屏父子及双牌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翰林赵雪屏父子及双牌坊   下关地扼滇西咽喉,自古即是云南重镇、滇省通衢,唐代南诏在此建龙尾城,成为南诏古都的南大门。宋代的大理国亦然,成为名符其实的龙关锁钥,乃风云际会、四通八达的枢纽要地。举世闻名的蜀身毒道、茶马古道均以下关作为中转中心。抗战期间,这里又成了重要的通道滇缅公路的要冲和滇西抗战的指挥中心。正是由于具有特殊的地理和交通优势,下关历史上商帮、马队不绝于道;历朝历代应试举子、文人络绎不绝;又是兵家必争,烽烟常起的古战场。这里人才辈出,精英荟萃,明代关迤的赵氏父子就是其中之出类拔萃者。   “父子经元”与“大中丞”双牌坊   昔日,从玉龙关过黑龙桥进龙尾关,上寿康坡,过寿康楼,即进入中丞街。在著名的玉龙书院大门外不远处,南北间隔约六十八米,当街建有“大中丞”、“父子经元”两座牌坊。其中“父子经元”坊为单檐歇山顶三楹八柱架斗木结构建筑,下边左右两楹为铺面房,实际上是一座牌楼,地点在现中丞街129号旁。而“大中丞”坊为单檐歇山顶三楹四柱架斗木结构建筑,地点在现中丞街95号下。两坊中脊均高于两肩,便于悬挂中间大匾,两坊建构精美,雄伟壮观,为当年中丞街上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这两座牌坊确切的建设年代已难考证,但据《赵氏族谱》载清朝翰林太和人马恩溥和赵氏十九世孙赵?Х直鹱?写的《重修中丞坊记》和《重修经元坊记》二文,均明白指出,两坊由赵雪屏“建于明嘉靖中年”,这应该是准确的。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杏诠?元1521年登基,次年改年号为嘉靖元年,于公元1566年即嘉靖四十五年驾崩,在位四十六年,“嘉靖中年”应为公元1544年前后,但由于嘉靖皇帝在位时间很长,“嘉靖中年”就成了一个比较含混的概念,可能悬殊二、三十年。据赵汝濂撰写的《赵氏族谱后跋》有“辛亥岁,诏许以御史大夫致政家居”之说,他的另一篇文章《马氏行实略》亦有“辛亥余归休”一语,此即为他准确的辞官归乡之期。辛亥年为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此时赵汝濂五十六岁,两坊既由他所建,不可能是他在任当官期间所为,只能是他回乡后所作,再则御赐“大中丞”这种称谓也只能是他不再当官,而在任期间,操守清廉,官声毫无瑕疵,可以下结论,最后盖棺论定的褒奖之辞。因此,两坊准确的建设年代当为公元1552年至1555年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两坊被毁,应有四百一十多年的历史,赵?г诿窆?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重修经元坊记》中说“距今四百余稔”与同文“乃我六世祖雪屏建于明朝嘉靖中年”是自相矛盾的,当时两坊历史应不到四百年。   “父子经元”与“大中丞”坊上大匾金字为巨笔所书楷体大字,笔力遒劲,乃书法上品,尤其是“中”字那如贯天地的巨椽一笔,至今不少人回忆起来仍津津乐道,赞叹不绝。“父子经元”中“父子”指的是赵仪、赵汝濂父子,“经元”即是李元阳撰《副都御史雪屏赵公墓志铭》中所说的“经魁”,即云贵两省乡试经科第一名,赵仪为明孝宗朱?v樘弘治十四年(辛酉年,公元1501年)云贵乡试经元,此时赵仪四十岁。赵汝濂“嘉靖壬午,以易经魁”(李撰《墓志铭》)即公元1522年在云贵两省乡试登易经第一,此时他二十七岁,“父子经元”坊名即由此而来。赵氏族人在“父子经元”坊上曾书有“龙关赵氏历代题名录”,其中录有明代、清代及民国年间,赵氏族中之生员、及第、登科、入仕者共八十四人名单,其中进士五人,经元四人,解元二人,亚魁二人,举人九人,岁贡、恩贡九人(其中有些人为一人二衔),廪生四十八人,国军少校四人、中校二人、中将一人。   位于“父子经元”坊南面的“大中丞”牌坊,中丞指的是赵汝濂的官名,赵家十七世赵登瀛《重修族谱叙略》一文中有“由翰林仕至中丞”之确论,“大中丞”匾上另有“都宪坊”蓝底金字小直匾,并有“御赐”字样,其中都宪也是赵汝濂的官称,李蕴生在《皇清恩赐八品寿官中翁赵老太翁大人暨德配章孺人双寿》一文中有“中丞尤著,职居都宪”之说,范曜在《皇清恩赉乡饮宾靖翁赵老先生七旬晋二寿文》中也有“职居都宪”之语。“大中丞”匾乃御赐,因此“大”字是皇帝对赵汝濂的褒奖称谓,民间讲的“大”字则是对他的尊崇称谓。正因有此御赐殊荣,《赵氏族谱》中以“大中丞”称赵汝濂的文字比比皆是,如李元阳之“适大中丞雪屏赵公”,如张翼先之“大中丞雪屏赵公致政归里”等等。   有人说,既是御赐“都宪坊”,而且“都宪坊”蓝底金字乃皇室规格,民间不敢私用,只要看故宫那些蓝底金字匾即可知道,按理应该拨库银由工部督建,但这种情况,一般应有“敕建”或“奉旨敕建”字样。而该坊为雪屏公自建,只能解释为是御赐大匾,不是御赐牌坊。自建牌坊目的是悬匾宣扬,以示皇恩浩荡。过去文武官员至此须下轿下马,步行过坊,轿马须绕道小井巷而行。如果单是“父子经元”坊,绝对无此威权,正是“大中丞”御赐大匾悬于当街,才得以震慑文武官员慎言谨行。   两座牌坊在建成后的近四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