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爱鸟的情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母亲爱鸟的情结   母亲在山里出生,在山里长大,在山里慢慢地变老了。她从没上过学,不会识文辨字,更讲不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理,也不懂得什么叫“生态系统”。她只跟大多数白族农村妇女一样,时常心存善念,尊崇自然,敬畏生命,爱护大千世界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   边远偏僻而落后的山村,没有儿童娱乐场,也没有丰富的儿童玩具,有趣的儿童游戏也很少,于是上树掏鸟窝,弹弓捕鸟,养鸟玩鸟变成了山村孩童活动的主要内容。记得那年春天,我和几个小伙伴相约到野外的山边水口,田边地埂,土坑崖洞,凡是鸟雀爱筑巢的地方,都进行地毯似的搜索,结果找到了十几个鸟窝,有的正在衔枝筑巢,有的正下蛋,有的正孵着,有的刚破壳不久,正嗷嗷待哺――我们担心别人也发现后会提前掏走,于是,我们就背着大人,趁夜黑鸟归之际,捕获了鸟爸鸟妈在内的一窝还不睁眼的幼鸟,大家推选我拿回家喂养。但到了第二天清晨,就被母亲发现了,我不仅受到母亲的教训,还勒令我把幼鸟连窝一起放回到原处,释放鸟爸鸟妈。并还要举手发誓:“我保证下次再也不去掏鸟窝了!”   每到春天,成双成对的燕子在我家的院子里不知疲倦地盘旋着,母亲一旦发现后,就立即请人在走廊的楼楞上横钉了三个旧马掌。不到两个星期,果然有三对燕子分别在我家楼楞的旧马掌上筑起了三个家,开始张罗着产卵育儿了。有一次,邻居家的调皮小孩出于好奇,趁母亲外出劳作时,用竹竿把三个燕窝都捅下来。当母亲回来时,破碎的燕窝,刚产下的蛋,正孵出的雏燕撒满整个走廊,三对燕子爸妈在院子上空嘶鸣惊叫。母亲边责骂那小孩边找来新鲜的牛粪,重新把一个个燕窝修补好,再把幸存的蛋,趴在地上唧唧求救的雏燕,一个一个地捡回到燕窝中。燕子育雏期间,让家人最讨厌的是三窝燕子整天接连不断地从窝中排下来如鸡屎般的鸟粪,弄脏了整个走廊。但母亲总是一声不吭,每天按时用灶灰和着除净扫去,直至燕儿羽翼丰满后,远走高飞时,她护鸟除粪的工作才暂告一个段落。   母亲一辈子挚爱着用汗水浇灌出一季季的庄稼,也热爱着常在田地中觅食的小鸟雀。每逢稻谷灌浆,玉米背包的秋初时节,那些知名和不知名的鸟雀却成群结队地来糟踏刚到嘴边的庄稼,但母亲既不去投饵毒杀,也不去撒网捕捉,只是从家里找出几把陈年的稻草和花花绿绿的破旧衣服,随便扎成几个“稻草人”,立在田头地角来吓唬吓唬它们。可是这样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聪明的鸟雀们不再上当受骗,边角处的谷穗和玉米还是被它们偷吃光了。这时,母亲总是自言自语地安慰自己:“不被鸟儿吃,就被虫儿吃,谁吃了都一样,不过让鸟儿吃了,来年的春天,它们会尽心尽力地帮我们在田地里和果园里捕捉害虫呢!”   历来爱护鸟雀的母亲,虽不知道“禽流感”为何物,但她从不吃鸟肉,也从不养鸟。记得那年初春,远在外乡的舅舅在豌豆地里诱捕了几只山鸡,郑重其事地让表弟亲自送来,孝敬他的老姐姐――我的母亲。家人和我为此极为高兴,我们心想,这回可沾母亲的光,也有机会尝尝那山鸡的美味了,但到了第二天,表弟刚走后,母亲趁我们不注意时,把那几只山鸡一个一个地放回到山林中去了。这事让我和家人空欢喜了一夜,遗憾了半月有余。   今年的春节前夕,我特意地从花鸟市场上购置了一个精致的竹制鸟笼,还选购了一对十分可爱的画眉鸟来作为献给母亲的新年礼物,想让那清脆的鸟声打破母亲晚年的寂寞,让母亲“老有所乐”。但事与愿违,我还是像孩童掏鸟窝时那样,又被母亲当着全家人的面,公开批评了一顿,并让我立即将它们退回去。   让人高兴的是,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实施,在滇西北洱海之源的山区老家,“爱鸟不吃鸟,爱鸟不养鸟”已经成为人们的自觉与共识。不然,山里的庄稼和果树怎么会越来越丰收,虫灾的现象却越来越少?而每次回老家,又怎么能呼吸到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怎么能看到雄鹰在蓝天白云间自由自在地翱翔,怎么能听到百灵鸟在丛林中欢快地歌唱?怎么能在云雾缭绕的深秋欣赏到“鸟吊山”上百鸟云集的奇观呢?   (人与自然主持 杨泽文) 3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