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与海雕的生死之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鹅与海雕的生死之战   从小生活在兴凯湖畔,听说过许多与她有关的传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传说已被淡忘,唯有“海东青”拿天鹅的传说萦绕心头。有了十几年拍摄兴凯湖的经历,总想亲眼见到或拍到这个传说中的故事。   据老人讲,兴凯湖是满族祖先肃慎人主要的发祥地。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北方少数民族在此游猎捕鱼。兴凯湖广袤的湿地有大量水鸟,满族先人用驯养的猎鹰――海东青来捕抓天鹅等大型水鸟。古代满族先民对猎鹰统称为“海东青”,包括白尾海雕、金雕、虎头海雕等大型猛禽,一只成年的白尾海雕体重可达9公斤,双翼展开可达3米以上,栖息于湖泊、河流、海岸、岛屿及河口地区,堪称空中霸王。   我在2005年秋采访了满族文化研究专家张泰湘教授。他说。早在6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满族的先民就把猎鹰当做狩猎的神灵,以期望族人像“海东青”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海东青”渐渐成为满族先人的精神图腾。   据讲“海东青”喜欢吃天鹅的脑浆,满族的先民就利用了它的这个习性,训练海东捕捉天鹅。几百年来,在黑龙江满族居住的地方,流传着一首用唢呐演奏的古曲《海东青拿天鹅》,那凄美的曲调,使人仿佛看到“海东青”与天鹅搏击时的情景。   到清朝时,兴凯湖一带产的珍珠就是著名的“东珠”。据史料记载,作为女真人后裔,清朝最高统治者,不仅保持了以东珠装饰衣冠的传统习惯,而且将其定为用以标识王公贵族等级地位的装饰品。如皇冠用东珠37颗,凤冠用东珠98颗,一品官只准用1颗,二品以下就没有资格使用用东珠了。兴凯湖作为满族祖先的“龙兴”之地,为了获取“东珠”,这里曾被清朝“禁封”了二百多年。只允许猎人训练海东青来捕捉天鹅,取出天鹅因吃蚌、蛤而留在肚子里的东珠向朝庭交差。后来随着清朝的衰落直至灭亡,兴凯湖也由中国内陆最大的淡水湖变成了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湖,“龙兴”之地也不再禁封。   在中俄边境的界河松阿察河口,这里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一年四季都不封冻。这里也是海东青捕猎经常出现的地方。为了拍摄海东青捕捉天鹅的镜头,连续几年在候鸟迁徙的时候我都到此等候。随着北大荒的开发,人类活动逐年增多,兴凯湖区像海东青这类猛禽逐渐减少,这也给拍摄增加了难度。   在兴凯湖拍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春天冰雪还没有融化,候鸟履行着上个秋季与兴凯湖的约定回到这里。兴凯湖是平原湖,为了找到高观察点,我在三月末开就始利用边防部队哨所三十米高的观察塔,冒着刺骨的寒风,用镜头苦苦搜寻。虽然也多次拍到白尾海雕等大型猛禽,但几年下来从未见到海东青与天鹅搏斗的场景。直到去年春天,在兴凯湖阿松察河河口,我终于等到了机会。   那是去年四月的一个周末,下班后我和好友驱车三个多小时才到达松阿察河河口。当夜在河口边,湖岸的护坡上搭好帐篷。第二天早上四点,天还没有亮,为了不让天鹅发现我们就早早地进入帐篷,架好相机等待。天渐渐放亮,我通过镜头观察到五百米外湖水中和冰上覆盖着一层灰褐色的野鸭和大雁,估计有上万只。待到日出后,发现在一千米外的湖面西侧有一只猛禽站在那里,顶着凛冽寒风,一动不动,高度大约有七八十厘米,从猛禽的高度我判断这一定是大型雕类。再把镜头向左转,又发现在湖口的俄罗斯境内一侧的冰排附近的湖水中,有几个以家庭为单位的天鹅群在觅食,通过镜头我细细数了一下,有二十多只。晨光中,看着天鹅在湖中优雅的身姿,仿佛大提琴低婉的《天鹅湖》旋律在我耳边响起,但此时我更想听到是《海东青拿天鹅》那凄美的唢呐声。可远处的大雕依然不动,我只好把镜头对准水中觅食和嬉戏的天鹅了。   拍着拍着,我听到一阵阵鸭鸣雁叫,湖面上的鸭子和冰面上的大雁纷纷被惊飞,天鹅也突然集中起来,我感觉异样,把镜头往右边一调,一看原来落在远处冰面上的大雕不见了;又把镜头抬高,发现大雕开始在高空盘旋。湖面上的大部分天鹅家庭被大雕惊吓开始起飞,离开湖口。我不停地按动快门,拍下天鹅飞翔的场面。边拍我的心里又一边叫悔,天鹅太惊了,猛禽太慢了,失去了拍到海东青拿天鹅的场面。就在这时,我发现正前方远处还有三只天鹅在湖中,好像没有感觉到大雕对他们的威胁。我把镜头对向这三只天鹅,而此时大雕也从高处开始俯冲,从空中慢慢的接近这三只天鹅,准备发起进攻。我做好准备,等待这一时刻的到来。当大雕离天鹅有五十多米高的距离时,三只天鹅发现了大雕的企图,它们并没有分散飞逃,而是同时舞动翅膀一齐拼命呜叫。大雕被这阵势吓住了,没有再发动攻击,只好飞到东侧的冰面上,又吓跑了原来停留在冰面上的苍鹭。这一过程不过短短的十几秒时间,但我还是很庆幸,终于目睹了传说中的故事并拍摄下来。   当照片出来后,我请教了八一农垦大学的兴凯湖鸟类研究专家李文发教授,他确认了这大雕就是白尾海雕。我问他为什么白尾海雕捕捉天鹅没有成功,他告诉我:一是白尾海雕的体重比不上天鹅,二是我拍的白尾海雕是亚成体,攻击能力不是很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