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探幽东方蒙娜丽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丝绸之路上探幽东方蒙娜丽莎   西部“江南”美,却抵不住麦积山的“诱惑”。早就听说了麦积山的大名,素有“东方雕塑馆”的美誉。于是在满目葱茏的夏季,我和同事兴致勃勃地去朝觐麦积山。      到了丝绸之路上的甘肃天水,惊喜地发现这是个青山掩映中的小城,人口不是很多,游客却是不少,四围的绿色给人满目的清凉,感觉很是舒服,没有了处身人海中的那种压抑,增了不少的闲情逸致。   我第一次知道天水这个地方,是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时因为喜欢姜维而记得的。天水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天水是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于此;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氏族在此创造了中国最古老的新陶文明;秦朝的先祖非子在此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被赐姓为嬴,封地为秦,天水成了秦国的开业基地,后遂有“秦州”之称,汉武帝时建置天水郡,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形似麦垛而得名   沿着天水城区向东南行进大约三十五公里,便到麦积山风景区入口了。上得山来,有一条坡,是上山的路。山下还有专门供游客乘坐的游览车。一心朝觐的心,惟有诚挚,顾不上小贩们招揽生意的热情,我一头扎进了这翠华摇荡的山的怀抱。这儿还有一座没有开发的处女地,所以好多东西便很质朴、天然。植物种类很多,松柏杨柳等树种参差悦目,地上各种苔藓、矮草、小花高低错落、色彩纷呈,十分的好看。   说话间,山势陡然一转,我们一直都没有注意的左面,突兀地冒出一座陡峰。壁立千仞,雄伟壮观。赭红的颜色盘旋而上,在山顶矗立着几株万年长青的松柏。蓝天,绿树,红山,陡峰――猛然间让人愣神。拔地而起、形如场院中的麦垛的孤峰在苍松翠柏、野花茂草中兀自静立,内心不禁一阵激动:我已经来到了中外闻名的麦积山石窟的脚下了。   麦积山,因其形状像堆积起来的麦垛而得名。著名的五代诗人王仁裕在其所著《玉堂闲话?麦积山》中说:“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冈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壮,故有此名。”   远远的便可看到那凿在石壁上的佛像和半山腰回廊上小如黑豆的人影。到得近前,更是生动宏伟,不得不叹先人手艺的精湛。所有的石像、石窟均开凿在一座形如麦垛的山头上,因为这座山,也便有了好多好多美好的民间传说故事和文人骚客的千古佳句,所以自古以来,这儿的人文之气就很浓厚。   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麦积山,置身于山中,仿佛到了仙境,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跨度1600多年的“东方雕塑馆”   走近麦积山,抬头仰视,只见一垛壁立,崖面悬空,层岩压顶,山体倒竖,洞窟与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空中的栈道连接,这些蜿蜒曲折的栈道如空中飞龙般在岩壁上层叠攀缘,在山底下看这些栈道,如果不是事实摆在眼前,你会认为这分明是神功,哪里是人类所为?   在山脚下一抬眼,就可以看见分外引人注目的东崖三大摩崖佛像,他们静立东崖1000多年,笑点迷津,俯视万善,送往迎来,就像整个麦积山的守护神。东崖三佛是麦积山的标志,中间为佛,高16米,两边各有菩萨像一尊略小于大佛。麦积山大佛,肃穆庄严,当你在他脚下仰视的时候,震撼你的不仅是他的高大。   登麦积山了,所有的心情一个字――悬。我的心情一直都在悬着,那些什么北魏的雕塑,隋唐的遗存,两宋的遗风,都晃晃悠悠地闪过去了。本来是去访古,是去看艺术,寻文化,结果魂都吓掉一半了。上了栈道,感觉微风将我一身的污秽除去,岩壁间佛龛密布、造像万千,洞窟密如蜂房,令人目不暇接;山头白云缭绕,周围群山拥抱,林木森森,远眺远方,身心此时都在飞翔!   石像依山而凿,形体高大,神态安祥,很有气势;回廊绕山而建,便于人们行走观赏,栏杆上的手工雕刻依然很精美;窟内有静坐的石像,墙上也有彩绘的佛像,色彩虽已剥落,但形神依然俱佳。麦积山是沉积岩的山体,并不适合雕凿佛像,但古人的聪明才智不是我们可以企及的,在一个条件并不好的山体上开凿了数千尊佛像。看到了久仰的艺术品,北魏的刀枪铁骑,隋唐的温婉笑容,两宋的衣袂飘飞,似乎历史一下子倒转。   麦积山石窟是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最初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年至417年)时期开始营造的。谚云:“砍尽南山柴,堆起麦积崖。”可见建造时的工程浩大与艰辛。据梁《高僧传》载,南朝宋年间,高僧昙弘禅居麦积山,不久名僧玄高继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学徒三百余人,可知当时佛事之盛。西魏刚刚立帝时,在这里“再修崖阁,重兴寺宇”。魏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在此戴发修行,赐死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大诗人庾信为此写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隋文帝仁寿二年,杨坚在全国敕葬“神尼舍利”时,秦州使将舍利葬在麦积山顶上,现在山顶还有高九点四米的隋代舍利塔巍然屹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不断开凿或重修。历史上虽遭多次地震、火灾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