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天台茶的不完全细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觅天台茶的不完全细节   诗:东坡难得的野心      古往今来,出生在天台最出名的人,莫过于贾似道。   撇开其他不论,单就诗书而言,贾丞相还真是一位才气纵横的文人,同时又很可能是第一个“投资开发”天台旅游资源的人。史料记载,景定二年(1162年),在朝为官的贾似道为了纪念老父、回馈家乡、以及给天台山增加景观,捐资五万两白银,在石梁瀑布上修建了一座亭子。   亭子建成那天,贾丞相亲临“施工现场”,当地大小官员无不上前来捧场。觥筹交错之间。贾公忽然意兴勃发,现场誊录了苏东坡的诗《送南屏谦师》: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   东坡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诗中提及的“天台乳花”便是当时天台茶的别名。品评“茶乳”是宋代饮茶的风尚之一,陆游有诗云“晴窗细乳戏分茶”。这里讲的“茶乳”不是今天的奶茶,而是冲茶时的泡沫,“天台乳花”妙就妙在泡沫格外细腻,而且常常能变幻出各种花卉的形象。   众人见贾丞相对茶特有兴趣,急忙供来上好的天台乳花。送到贾公手里时,杯中忽然显现昙花一样的茶乳,倏然即逝。贾似道乐了,大手一挥:“这亭子就叫昙花!”于是乎。县华亭的名字就留到了今天。   后世也有好事者说,茶乳作昙花状,预示了贾似道的权势将如昙花一现,去不复反。这种附会当然不足信。不过仔细读苏东坡的那首诗,却很有意思。   众所周知,经历“乌台诗案”,在政治上三起三落的东坡公,早已表明看破名利,以僧道为友。不过这首诗里,他却表达了“有意续茶经、使名不朽”这样的追求和野心。翻遍整部东坡全集,这都是独一无二的言语。其实,翻开史料,东坡公却如诗里写的那样:知杭州时,他遍寻浙东古籍,又几次求教于天台籍的高僧辩才法师,最终考证出西湖茶树乃谢灵运在下天竺译经时从天台携来;他还研究烹荼、茶功、荼药等等门道。到晚年居然真的创立出一套“东坡茶道”。   可惜的是,后世的茶学界似乎不怎么卖东坡的面子,只有“茶圣陆羽”的名号,从没人提过“副茶圣苏轼”。只留下他与天台茶的一段因缘,至今还是当地民间妇孺的闲时谈资。      画:饮一壶浙派山水      我在天台喝过最好的茶,由高明寺一位老和尚亲手烹制。   那天我们登山疲累,在寺内歇脚。一位老僧很客气地拿出了一罐颜色黝黑,叶片长而卷曲的茶。   没想到热水一冲。原本黝黑的颜色瞬间褪去,壶中碧绿生青,片片舒展直立,喝一口,清香甘醇,口感极佳。味道浓淡介于六安瓜片和西湖龙井之间,微苦却不适人。击节赞叹日“好!”   老僧说,这是用当地高山野生的茶叶炒制的,当地叫“天台炒青”,粗看平庸,只有喝到嘴里,才能感受到茶味的佳妙。就像参佛打坐,粗看之下平淡无奇,只有身心入境,方可领悟博大精深的玄理。   听罢此言,我对老和尚倏然生出几分敬意来。他告诉我,早在上世纪,当代艺术评论家王朝闻曾来过高明寺品尝过天台炒青,也是他亲手烹成,奉给王老。记得王朝闻说,他毕生喝过最好的茶只有两种,一是碧螺春、另一种就是天台炒青。如今王老已作古多年,空余旧事缭绕心头。   意外的是,我还查到了王朝闻后来专门为天台茶所撰的文章,文中说:“苏州的碧螺春淡绿而鹅黄,茶味淡恬而略甘;天台的炒青,青翠而晶莹,味略涩,但回味极好。两种茶叶,就像吴浙两派的山水画。”   好一个以画喻茶!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淡墨氤氲。云水微茫;浙派山水画,笔墨浓郁,苍润厚重。茶叶与绘画同受山川钟灵,具有明显的地域的特征。我想,他日登临天台山,不能错过再饮一口浙派山水的机会。      水:生吞活剥的茶圣      前往紫凝山,只是为了陆羽的《茶经》。   茶圣来到天台山,品尝了紫凝的瀑布水后,脑袋一拍。就把它定为“天下第十七泉”。   不过说实话,对于茶圣的评价,我个人持保留意见――难道陆羽的嘴巴这么“吧吱”一口,就能把水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得清清楚楚,然后排出个一二三四来?   亲眼看过紫凝瀑、亲口尝过紫凝水之后。我对陆羽的话更不信了――那山中的的瀑布泉,从山崖上分三折泻下,莹如白练,蔚为壮观。掬起来喝一口,甘冽清爽、有淡淡的甜味。当地人说,这挂泉水冬不冰、夏不竭,用它种茶,茶叶长得特别大。我用随身携带的小壶装了一点回下榻的宾馆去泡茶,虽然是袋装茶末,烹出的汁水依然嫩黄透亮,入口百转千回而不霸道。   我也曾尝过被陆茶圣“鉴定”为天下第二泉的无锡惠泉,口感一般、看起来甚至有些混浊,个人觉得不如紫凝山中的十七泉。真不知这个“泉水排行榜”是怎样诞生的。   后来翻看《茶经》,陆羽对天台传说的一段转述,才恍然大悟:   “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又作羊),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