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魂灵与玉龙的彼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路向北,魂灵与玉龙的彼端   晴朗的一天,去宝山。从丽江出发向北,汽车正开往玉龙大雪山的另一面,仿佛置身于巨幅风景画中缓缓前行,顶上是一穹纤尘不染的碧蓝,峰峦顶上的白雪,雪线上有亘古的灰色岩石,山的较高部分是杉树林,海拔稍低的地方,有大片的云南松。公路两边的背阴的地方残留着薄雪,大片枯萎金黄的铁线蕨,有冰凉的风吹进车窗。   “当往事悄然走远,只留下清澈的心,让我们相互温暖,漫步在这阳光里。”思绪被音乐带回车厢,阳光和风,正适合许巍和我们。那天车上很挤,乡民带了满满的蔬菜和日用品回去,聊天打牌大笑,不像是回家,倒像是和我们一样,是一次快乐之旅的开始。司机和师傅是个壮实的纳西伙子,有一把浓密潇洒的大胡子。森林公路上可能十几公里才能遇见另一辆车,所以他和自己的车一样自在:盯着前方吹着口哨,娴熟地左弯右转。   汽车在雪山、峡谷和大片树林间穿行。山坡的向阳面能看到零散的农舍,成片的被开垦出来的土地早己收割完毕,红褐色土壤被木栅栏分隔出形状,顺公路前行,渐渐地远离雪山,玉龙十三峰的脉络和全貌越来越明晰。千篇一律的主峰扇子陡正面,也许还有几朵云彩,那是玉龙雪山面向绝大部分人的那一面。去宝山的中途一百公里左右的鸣音乡,和师傅在盘山公路的最高处把车停下来,我们见到了一条真正的玉龙,连绵的十三座,峰峦高低起伏,似在空中穿梭,与玉龙雪山相望的是哈巴雪山,那条深深将两山相隔的是举世闻名的虎跳峡。   和吉胜十二岁那年从悟母出发到丽江读书,这条公路可说是他的成长路。很多人知道他的名字,是因为这个土生土长的纳西小伙子娶了个比利时媳妇,这在悟母或者是小小的丽江城几乎是个传奇般的故事。总有好奇的人和各种媒体找到他们,最近的一家是央视,记者们颠簸了数个小时到悟母村拍他和他妻子,还有村民们的生活。“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也许互相适应的时间会比别的夫妻长一点,但是也和平常的两个人没什么区别,我们很平常”,别人的过多猜测似乎让他也颇有些苦恼。   他向我们推荐了悟母村――宝山石城的名气更大,但是他的家乡悟母村可称得上是纳西传统和东巴文化保留得最完整的地方。整个丽江纳西族地区,只有两个政府文化部门评定的“纳西族东巴文化传承点”,其中一个就是宝山悟母。和吉胜和妻子经常做宝山一线的徒步向导,也打算在悟母村开一家客栈供游客停驻,希望更多的人认识悟母以及纳西文化,所以这次我们就和他一起,准备先到悟母村看看。   一路上充分体会了云南“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在丽江感觉舒适的衣服,到达鸣音乡附近时就算关紧车窗,还是觉得会透进丝丝寒风,刺骨地冷,之后汽车越来越接近河谷,午后到宝山悟母时,海拔1900米左右,天气已经很热,只剩下简单的衣服了。      那村   丽江还是万物萧瑟的冬末时节,悟母的田野已经染着绿意。它还保持着一个纳西族村落最本真的样子。   汽车过了宝山乡政府后就是颠簸的土路,近二十公里的路程到悟母小学。悟母村坐落在半山腰上,依山势而建的房舍,错落有致的梯田。河谷气温较高,丽江还是万物萧瑟的冬末时节,悟母早已经麦苗青青,层层叠叠的绿色底下,是蓝色的金沙江水。   和吉胜是全家最小的儿子,父母已是年迈的老人。到达他家传统的纳西庭院时,老父亲正坐在院心编竹篮,老母亲在身后打扫庭院,一旁牛羊鸡犬各不相干,是一个纳西农家院普通的黄昏。和老太太八十多岁了,不过极精神。以色列摄影高力对她极感兴趣,举着相机不肯放下来,老太太一边说今天衣服不好看,一边往屋里躲,少顷出来,着了深红色的纳西坎肩,自信满满地对着相机。   悟母作为纳西东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地处边远,也因为悟母纳西民众的信任和坚守,使这里的东巴文化得以安然度过了数次洪流的冲击,直到今天仍然能够较完整地保存下来。   “东巴文化传习院”,在丽江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于2001年9月9日,每个月的初五是会员们的东巴文化学习日,因为并不是东巴仪式的举行时节,也不逢初五,传习院此时只是一个落寞普通的小小院落,然而每年春节前后,悟母人按照传统习俗自发地举行祭天、署谷等仪式,全村男女老幼都参与其中,那时候的景象就和现在大有不同。   水泥路、各种日用品、电话手机,悟母村的细致处总能看到现代的影子,不过更多的还是传统纳西的骨架:依山势错落而建的房屋;每一户都还有最传统的纳西粮仓:木材刨成四方柱体,相互交叉搭建成牢固的木楞房粮仓;用细松树干凿成的引水渠,被支撑过头顶,穿墙过户;高高的石墙、石基。   核桃树、溪流和梯田包围着这座村庄,它的石墙上泛出夕阳余辉,吃饭时间比城里晚好大一会,现在只可算午后,路边有村民晒太阳拉家常,烟斗上方不时腾出烟雾。有村民放羊回来,领头羊在村道上雄赳赳地走,带着自己的队伍回家,也有狗和猪到处游逛。悟母还保持着一个纳西族村落最本真的样子。   回到和吉胜家已经快天黑了,大片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