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讲义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讲义PPT

教育学 ;内 容;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方 法;学习方法;记忆方法;题型;复习准备要领;绪 论;问题一:教育学的概念;问题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三:教育学的学术发展脉络史;;(二)创立(具有相对性);康德(德): “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提出“教育实验” 赫尔巴特(德):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19C初);话语“普通教育学必须把论述基本概念放在一切论述之前”;教育科学的学科基础:哲学和心理学;洛克(法):绅士教育思想和体系;《教育漫话》、白板说 卢梭(法):著作《爱弥尔》;话语(p12);思想“自然教育”;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婴儿(0-2)、儿童(2-12)、少年(12-15)、青年(15-20); 裴斯泰洛齐(瑞士):著作《林哈德和葛笃德》,话语“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3)教育学创立的条件(P14):时代的实践需要;知识基础和条件;学者和教育家的努力和自觉 ;(三)发展(19C末-20C)(六个学说); (2)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的教育学) 代表人物:狄尔泰等人 基本观点: A、人存在于文化中,人类历史是文化史 B、教育的过程是历史文化过程; C、批判概念思辨教育学和实验教育学,强调精神科学文化科学方法(理解和解释) E、教育目的:客观文化的塑造、陶冶和唤醒 不足:思辨气息太浓,夸大社会文化价值的相对性;(3)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美国国家哲学) 代表人物:杜威和克伯屈(杜威的学生) 基本观点p16页六条(概括杜威思想的危险):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发展的差异性 不足: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校的特质;(4)制度教育学(把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 代表人物:瓦斯凯、乌里 基本观点:制度培育;制度影响;制度分析;隐性制度分析 不足:过分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制度与个体行为理论的关系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人的本质观: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基本观点:A、教育属性之一:阶级性; B、教育起源说:起源于生产劳动; C、教育目的:人的全面发展 D、教育根本方法: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E、教育与社会的决定和反作用 F、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人们的误解:机械化、简单化;(6)批判教育学(当前西方主导思潮) 基本观点:A、教育维护和复制了不公正和不公平的社会; B、教育受社会制约及教育的再生产功能导致这种不平等 C、人们意识的假象和蒙蔽:把这种不平等看做了事实 D、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和功能:揭示、启蒙、解放和行动 E、打破教育现象中立和客观的神话,不能采取惟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问题四 当代教育学的状况;补充问题: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价值和方式方法;习题:;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问题一:(学校)教育的定义;问题二: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问题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2、教育的发展(五个阶段) (1)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 :水平低、没有阶级性、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2)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 奴隶社会及其教育:古代学校的出现、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学校出现的时间和标志性意义 p48) 封建社会及其教育 :a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b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c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d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e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3)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 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 :a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是普鲁士);b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 (双轨制 p56)c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 d师生关系民主化 e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育:a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b 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c 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问题四:现代教育的特征 ;习题:;第二章:学校;问题一:学校及学校制度的沿革;;三)我国学制的沿革 1、古时候的教育系统(后页表格一) 2、现代学校系统的产生和沿革(表格二) 四)学校的公益性特点 1、学校与企业的区别(表格三) 2、学校的公益性体现 A、办学非营利目的,非市场化 B、与宗教分离 C、私立学校也要体现公益性原则;表格一:中国古代教育系统;表格二:中国现代教育学制沿革史;表格三:学校与企业的区别;问题二:学校文化;二)学校的制度文化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