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上肢手术中的应用.docVIP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上肢手术中的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任映梅   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226500   摘要: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已经逐渐成为区域麻醉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提高神经阻滞的质量和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神经组织在横断面超声图像中表现为多样的圆形或者椭圆形,而且是被相对高回声图像包绕的低回声区域;从纵向角度来看,每根神经表现为相对较高回声,被许多不连续的低回声条纹所间隔。上肢手术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手术,但由于小儿生理结构特殊,解剖学标志不清楚和神经深度随年龄不同变异大,小儿心理不成熟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等原因从而增加臂丛神经阻滞的操作难度。神经阻滞在超声引导下具有直观性,能将局麻药物尽可能的作用于神经周围,取得确切的麻醉效果,减少了局麻药的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   1导言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定位技术,主要包括肌间沟法,锁骨上、下路和腋路法等,其中腋路法是最常见的方法,但采用何种剂量的局部麻醉药物,临床没有明确的规定。根据以往经验,采用不同剂量的局麻药物对阻滞效果有一定影响。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是能够在允许的最小剂量范围内达到最佳阻滞效果。   2超声技术的基础知识   超声波具有特定的波长与频率,其波长与频率成反比;频率与分辨率相关,波长与穿透性相关。临床应用的超声频率在2.5~20MHz之间,高频率(>10MHz)可清晰地显示神经分布、走行及粗细。超声的扫描方式有短轴和长轴扫描;短轴扫描(横切)超声波束与神经走向垂直,臂丛神经为类园形、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低回声区及包绕周围的小强回声带;长轴扫描(纵切)超声波束与神经走向平行,神经呈条索状、多数平行排列但不完全连接的低回声区及分隔其间的强回声带。超声引导穿刺有“平面内”和“平面外”技术;平面内技术穿刺针与探头轴线平行,针与目标完全可见;平面外技术穿刺针与探头轴线垂直,只能显示针的截面。临床多使用短轴平面内技术,既能清晰显示目标神经又能实时显示针尖和药物扩散;但两种技??都没有结果证实其优越性,具体选用是个人的喜好。   3麻醉方法   选取需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儿60例,所有患儿禁食、禁水8h后行常规心电及生命体征监测,吸入2%七氟醚辅助麻醉,患儿入睡后行进一步穿刺麻醉,各神经分支注入等量的药物,根据局部麻醉药物罗哌卡因浓度不同分为4组,每组15例,A组0.3ml/kg,B组0.25mL/kg, C组0.15mL/kg ,D组0.1ml/kg。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针线探头频率10MHz,通过超声成像观察穿刺部位臂丛神经及其周围血管、组织的相对关系,采用超声平面内技术进行穿刺,注入麻醉药物,使麻药浸润所有神经分支。   3.1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肌间沟臂丛神经位于前、中斜角肌肌间沟。在超声下前、中斜角肌间可看到一个或多个低回声处,周边被高回声晕围绕,找到呈低回声的目标神经干后,从超声探头侧外方进针,保持针体与超声传感器长轴在一条直线上,调整进针角度及深度直至其到达目标神经,确认无误,将全部局麻药注入。该方法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局麻药用量少、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等优点。程东群报道对肌体穿刺部位畸形、局部解剖异常的病例,行超声引导穿刺能保证麻醉效果,减少穿刺并发症,更能体现其优越性。韩传钢等报道在超声引导下行肥胖患者肌间沟阻滞同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实用技术。   3.2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阻滞侧上肢外展呈敬礼状,首先采用超声探头在腋窝顶部横跨腋动脉,腋静脉在探头加压情况下会发生形状改变,横截面扫描方法确定尺神经、正中神经和桡神经的位置,将腋动脉置于平面中间,然后采用平面内进针方法,从探头外侧进针同时调整进针角度,依次将药物注射至尺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和桡神经周围,需注意调整针尖方向,避免药物误入血管引起局麻药物中毒反应。   3.3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   在锁骨上区线阵探头斜向冠状面扫描。紧靠第一肋上方的锁骨下动脉是最明显的标志。在该区臂丛神经为五、六股被紧密包裹在一个鞘内,图像呈5~6个黑色圆环,周围高回声环(纤维膈)包裹,紧靠锁骨下动脉的外上方,与其他路径相比,锁骨上臂丛神经的走行更为集中。蒋京京观察锁骨上路,有效率93.5%优秀率82.3%;桡神经和肌皮神经起效时间短,阻滞完善率高;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起效时间长,阻滞完善率低。有研究表明,锁骨上区三靶点注射的麻醉优秀率要高于单靶点注射。虽然观察到局麻药对神经包绕均匀,但仍然存在神经阻滞不全。神经超声影像图可见白色的隔膜,将黑色的神经束分成各室,隔膜阻碍局麻药扩散,导致阻滞不全和起效时间延长。吴道珠等也证实膈膜妨碍局麻药的扩散,一点注射药液纵向和横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