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章 面向应用的协议-1
第9章 面向应用的协议 9.1 文件传输协议 主要内容: 基本原理 主动模式 被动模式 FTP命令 应用实例 9.1 文件传输协议(FTP) 9.1.1 基本原理 FTP的全称是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用来传输文件的协议。而FTP服务器,则是在互联网上提供存储空间的计算机,它们依照FTP协议提供服务。 FTP传输主动模式(Port模式) FTP传输被动模式(Pasv模式) 主动模式的FTP是指服务器主动连接客户端的数据端口。 被动模式的FTP是指服务器被动地等待客户端连接自己的数据端口。 被动模式的FTP通常用在处于防火墙之后的FTP客户访问外界FTP服务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防火墙通常配置为不许外界访问防火墙之后主机,而只允许由防火墙之后的主机发起的连接请求通过。 9.1.2 FTP命令 FTP命令是Internet用户使用最频繁的命令之一,不论是在DOS还是UNIX操作系统下使用FTP,如果要使用后台FTP进行下载,那么就必须学习大量的FTP内部命令。 常用的FTP命令分为3类: 访问控制命令、传输参数命令、服务命令 命令行格式:ftp -v -d -i -n -g [主机名] -v 显示远程服务器的所有响应信息 -n 限制ftp的自动登录,即不使用 .n etrc文件 -d 使用调试方式 -g 取消全局文件名 控制命令 传输参数命令 服务命令 9.1.3 应用实例 ?例1:FTP服务器:,用户名:username,密码:user1234。在D:盘创建一个文件夹“qint”。将要上传的文件复制到d:\qint里。通过FTP命令将文件从本地上传,从服务器下载的步骤: 120 ?服务在nnn分钟内准备好? 125 ?数据连接已打开,准备传送? 150 ?文件状态良好,打开数据连接? 200 ?命令成功? 202 ?命令未实现? 211 ?系统状态或系统帮助响应? 212 ?目录状态? 213 ?文件状态? 214 ?帮助信息,信息仅对人类用户有用? 215 ?名字系统类型? 220 ?对新用户服务准备好? 221 ?服务关闭控制连接,可以退出登录? 225 ?数据连接打开,无传输正在进行? 226 ?关闭数据连接,请求的文件操作成功? 227 ?进入被动模式? 230 ?用户登录? 250 ?请求的文件操作完成? 257 ?创建PATHNAME? 331 ?用户名正确,需要口令? 332 ?登录时需要帐户信息? 350 ?请求的文件操作需要进一步命令? 421 ?连接用户过多? 425 ?不能打开数据连接? 426 ?关闭连接,中止传输? 450? 请求的文件操作未执行? 451? 中止请求的操作:有本地错误? 452? 未执行请求的操作:系统存储空间不足? 500? 格式错误,命令不可识别? 501? 参数语法错误? 502? 命令未实现? 503? 命令顺序错误? 504 ?此参数下的命令功能未实现? 530? 账号或密码错误? 532? 存储文件需要帐户信息? 550 未执行请求的操作? 551 ?请求操作中止:页类型未知? 552 ?请求的文件操作中止,存储分配溢出? 553 ?未执行请求的操作:文件名不合法 几个常用FTP软件上传文件 四种软件: /upfiles/2008110135414246.swf Internet Explorer LeapFTP FlashFXP CuteFTP 9.2 域名系统(DNS) DNS : 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 Domain Name Service 域名服务 主要用来把主机名映射为IP地址,其核心是分级的、基于域的命名机制,以及为了实行这个命名机制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9.2.1 命名机制与层次 无层次命名机制 层次型命名机制 无层次命名机制 无层次命名机制的概念 主机的名字简单地由一个字符串组成,该字符串没有结构 缺点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名字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集中管理机构的工作负担越来越大 无论是在每一网点维护一个名字-地址映射表拷贝,还是采用集中式单一映射表都是低效的 层次型命名机制 层次型命名机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