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镇江,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奇景
也许你没有到过镇江,但无论如何总应该听说过“水漫金山寺”的神话传说;也许你没有记住镇江,但无论如何都应该品尝过这里盛产的香醋!其实,你只要在中国地图上找到东西向的长江和南北向的大运河,这座坐标的原点就是――镇江。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是这样描写镇江的:
吞天吐地是镇江的位置决定的,运河在它臂间浩荡,长江在它脚下雄浑,一个力重千钧的“镇”字写出了它的壮夫本色。“地雄吴楚东南会,水接荆扬上下游”。这里襟带江海,提挈吴越,永远总是艨艟连翩的浩大景观……
滔滔不息的长江与绵绵不绝的运河在这里交汇,孕育着3000多年的悠久文明。
漕运咽喉
镇江是一座濒江临河的城市,她的兴起、发展和繁荣与长江密不可分,更与运河休戚相关。京杭大运河镇江段全长42.6公里,是运河历史上最早开凿的地段之一。先秦时期的“徒阳运河”,又名“丹徒水道”,是江南运河北端通江河道的雏形,为吴、越相继北上争霸起过重要作用,也使镇江这座古老的城市一开始就处于江河交汇的地理优势中。秦凿长冈和云阳北岗,改直为曲,以缓河水走泄,遂成江南运河北段的前身,它将长江水系与太湖流域沟通起来,加强了中原华夏文明与东南夷蛮地区的联系。早在西汉初年,这里已是万户以上人口的大县。六朝时由于毗邻京城,发展迅猛,成为在长江下游仅次于建康的第二大城市,以镇江为枢要的南北水运航线已是封建王朝的经济命脉。这时的镇江正如南宋祝穆在《方舆胜览》中所称道的那样:“六代之风流形胜,东近吴会,西接汉沔,浙西门户,控扼大江,内蔽日畿,望海临江,险过金汤,桑梓帝宅”。
隋唐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长江和运河在这里构成了国内最大的黄金十字水道,进一步确立了镇江作为江南入江通道主口门的地位,镇江水运的畅滞,在统一的封建国家中开始具有全国性的意义。而镇江的城市地位也进一步随之攀升,已跻身当时东南名都大邑之列。自中唐始,镇江便为漕运咽喉,经这里中转的两浙漕米已占全国漕运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唐置浙江西道,下辖江南运河流域的润、常、苏、湖、睦、杭六州,而治所设在润州(镇江),由此看来,当时的镇江已成为江浙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宋元以后,镇江更成南北要冲,承担着全国68%的漕粮中转重任。明清两代,尤其是清朝,漕运已经发展到了极至,漕粮数额超过以往历朝。道光年间,江苏巡抚林则徐数度坐镇镇江,整顿漕政,反映了镇江作为东南漕运咽喉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程度。漕运的兴盛直接促进了商贸的发展,李白“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的乐府名篇,杜牧“绿水桥边多酒楼”的清词丽句,查慎行“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沿流一万家” 的千古绝调,皆是当时镇江运河城市风貌的真实写照。
王朝命脉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专列一节论述镇江,其中一段这样写道:镇江“为南北内地运河中心重要之地,而若将旧日内地运河浚复,且增浚新运河,则此地必能恢复其昔日之伟观,且更加重要。因镇江为契合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中间之锁链,而又以运河之南端直通中国最富饶之钱塘江流域。”政治家具有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军事家自有军事家的政治头脑,而侵略者则有着侵略者的贪婪目光,所以镇江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远的不谈,且说近代,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当英军攻陷上海时,清王朝急派人求和,而英军则认为在沿海地区的胜利,不足以震撼清廷,惟溯江而上攻占镇江控制运河,再封锁吴淞口阻断海运,扼漕粮运输枢纽,才能迫使清廷全盘接收侵略条件。于是英军发动了扬子江战役,于是便发生了可歌可泣的镇江保卫战。此次战役惊动了远在欧洲的恩格斯,他在《英对华的新侵略》一文中深刻揭露英国侵略军的用意是为了“夺取这条重要水道,置北京于死地,逼迫清帝立即讲和”。并高度评价镇江军民的英勇抗敌,“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果然,当扼守在长江与运河交汇处的镇江一失陷,清王朝便如同被对手点中了命门一般,整个地瘫软下来。战争结束后的数年,侵略者欲壑难填,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上书香港总督文翰,建议再次挑起新的战争来占领镇江,进一步扩大在华权益。信中侵略者的嘴脸是这样表露的:“每当早春时节,北京仰赖漕船通过大运河供应当年的食粮,我们开一支小小的舰队到运河口去就可以达到目的了。这种要挟手段比毁灭20个沿海或边疆上的城市还要有效。”终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1年,镇江成为长江沿岸第一个开放的通商口岸。
荒冢古道
很巧的是,南朝的四个朝代均与镇江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其中宋、齐、梁三朝帝王的故里就在镇江,而陈朝开国皇帝发迹前则长期驻守镇江。现镇江下辖丹阳、句容境内计有齐、梁帝王陵墓13座,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从镇江沿运河向南,到丹阳“陵口”,顾名思义,这里便是陵区入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