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屏东教育大学幼教系.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立屏东教育大学幼教系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教系 第二屆 教育與文化論壇 主題:「童年 /社會/日常生活 :兒童學的整合與在地性的轉向 」 一、研討目的 : 本地對幼兒或兒童的相關討論與研究裡,教育學門比較主流的作法是從發展 心理學的角度著手,於是這個場域的學者與學生對於Piaget 、Vogotsky 、Bruner 、 Erikson 、Kohlberg 、Maslow 等人的理論相當耳熟能詳,也發展出許多精彩的 論述 ,這些學者主要分析及探討幼兒與社會的關連性 ,並且研究幼兒的社會角 色 、社會行為 、以及如何開創與改變其社會關係。本研討會一方面固守這樣的學 術傳 統,同時另一方面也企圖進行拓邊的工作 ,試圖從不同的學門 ,像是史學 、 醫學 、文化心理學、社會學/社會福利 、人類學、文學與女性主義等觀點來討論 成人眼中或回憶中的童年與 其日常生活 ,以及童年是如何在當代社會中被建構出 來。也就是說 ,本研討會希望整合不同學門的觀點,建立所謂的兒童學之外 ,同 時也希望這些西方的論述有著在地性的實踐與轉向 。 在近幾年西方 大學的通識課堂裡 ,童年研究逐漸變成一門顯學 。通常這門課 的教材來自於科際整合與多元學門的面向 ,從 Allison James 、Chris Jenks 與 Alan Prout 、Anna Davin 等學者的相關書寫中就可以看出這樣的趨勢。在相關 的著作裡不難發現 ,多數的學者開宗明義地認為童年是一個格外複雜也需要高度 挑戰的概念。一般來說童年所指涉的可能是用年齡來界定的生命中某個階段,但 同時童年也是一個文化的建構 ,更是反映著整個社群的社會與經濟結構 。換句話 說 ,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童年 ,而童年不只是作為現實社會存在的實體 ,也作為 政治、經濟、文化的表徵。不同學門的經典著作已涉及童年的研究 ,舉例來說人 類學家 Ruth Benedict的 《文化模式》和 Margaret Mead在 《薩摩亞人的成年 》 探討對單純的 、同質性社會的童年 ,而傳播學者Neil Postman 在 《童年的消逝 》 1 一書則是探討複雜的異質性社會的童年。不管研究的田野有多大的差異 ,大抵上 來說童年研究一直沒有離開過法國年鑑學派Philippe Ariès的名著 《童年的世紀 》 一書的影子。這本書的主題是關於家庭生活的現代觀念和對兒童本性的現代認識 的演進 。它的一個基本的命題是:中世紀的西方人沒有兒童的觀念 。在中世紀社 會裏 ,孩子一旦到了可以擺脫父母、保姆或其他人經常性的關照而獨自行動的年 齡時 ,就從屬於成人社會 。他們參與成年人的各種活動 ( 勞動、玩耍) ,穿著與大 人一樣只是比例縮小了的服裝,他們與成人世界混雜在一起 ,被人們當作小大人 看待 ,他們成了成人自然的夥伴 。中世紀文明沒有感覺到在兒童的世界和成人世 界之間的差別 ,沒有發現在孩子和 大人之間有一個 需要通過啓 蒙和 教育的 過渡 期 。 此外,有些西方研究從文本批評的角度來探討藝術 、繪本中 ,如何再現的兒 童形象及童年的日常生活 。這些作品在表面上大多描述天使般的小孩與無憂無慮 的童年 。但事實上 ,藝術家或文學家所詮釋的理想化童年 (ideal childhood)和現 實社會中兒童生活的真相有極大的差異 ,也就是說這些人好像忽略 了 dirty childhood的面向 。因為 ,我們可以這麼說文本中所再現的童年,並非只是單純 地表現兒童的可愛形象 。這些畫作 、繪本或是其他檔案中隱含著對成人的特殊意 義,包括了社會階級 、權力關係 、性別差異、及種族問題 。在當代社會裡 ,當然 文本的範圍 不只是侷限在繪畫或繪本而已 ,包含經由不同的媒體所呈現的影像 , 例如 :藝術品 、報紙 、雜誌、廣告 、電影 、繪本 、主題樂園、網路 、商店看板等 , 而童年影像被視為是一種文化再現 。因此 ,從社會建構的角度來看 所謂的童年, 並非自然天成,而是經由多元社會文化的論述所 形成,並隨著文化價值觀 ,社會 經濟狀況 ,政治目的的變遷 ,理想童年的定義也隨之改變 。 研究兒童社會文化處境的困難 ,在於通常兒童不會書寫記錄 ,而且歷史存留 下來的兒童用品有限因此, 敘事分析研究者認為傳記式的自我童年敘事也構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